欢迎来到寰标网! 客服QQ:772084082 加入会员

海洋监测技术规程 第7部分:卫星遥感技术方法 现行

Code of practice for marine monitoring technology—Part 7: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technical methods

标准号:HY/T 147.7-2013

获取原文 如何获取原文?问客服 获取原文,即可享受本标准状态变更提醒服务!
基本信息

标准号:HY/T 147.7-2013
发布时间:2013-04-25
实施时间:2013-05-01
首发日期: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韩庚辰、赵冬至、马永安、姜文博、杨建洪等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海洋学
ICS分类: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
提出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起草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
归口单位: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3)
发布部门:国家海洋局
主管部门: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3)

标准简介

HY/T147的本部分规定了海水后向散射系数的测量和利用卫星遥感手段监测海洋生态环境要素、近岸海洋生态系统、海岸带环境地质灾害、赤潮(绿潮)和入海排污口扩散范围等的技术方法和要求。本部分适用于海水后向散射系数的测量和海洋生态环境要素、近岸海洋生态系统、海岸带环境地质灾害、赤潮(绿潮)和入海排污口扩散范围等卫星遥感监测。

标准摘要

HY/T147《海洋监测技术规程》分为七个部分:
———第1部分:海水;
———第2部分:沉积物;
———第3部分:生物体;
———第4部分:海洋大气;
———第5部分:海洋生态;
———第6部分:海洋水文、气象与海冰;
———第7部分:卫星遥感技术方法。
本部分为HY/T147的第7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韩庚辰、赵冬至、马永安、姜文博、杨建洪、王林、丛丕福、陈艳拢、苏岫、初佳兰、孙永光、徐京萍、张丰收、文世勇、赵玲、程祥圣、张正龙、李阳、崔文林、王娟、高晓慧、曲亮。

标准目录

前言 Ⅰ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后向散射系数的测量 4
5 海洋生态环境要素遥感监测 5
6 近岸海洋生态系统卫星遥感监测 21
7 海岸带环境地质灾害遥感监测 36
8 赤潮(绿潮)卫星遥感监测 38
9 入海排污口扩散范围遥感监测 44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后向散射系数观测记录表与存储载体索引表 48
附录B(资料性附录) 海洋生态环境要素监测常用卫星遥感器及波段设置 50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近岸海洋生态系统现场调查记录表 51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滨海湿地分类与编码 59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珊瑚礁类型 64
附录F(资料性附录) 海岸带米草类型划分 65
附录G (规范性附录) 海岸带环境地质灾害记录表 66
附录H (规范性附录) 海岸侵蚀相关要素影像信息特征表 69
附录I(资料性附录) 海岸线遥感提取目视解译表 70
附录J(规范性附录) 盐渍化类型划分标准 71
附录K (规范性附录) 土壤盐渍化性质与程度划分标准 72
附录L (规范性附录) 海岸侵蚀监测成果图式图例 73
附录M (规范性附录) 海岸带盐渍化监测成果图式图例 74
附录N (资料性附录) 赤潮遥感监测常用卫星数据 75
附录O (资料性附录) 主要赤潮藻种形成赤潮时的细胞基准密度 76
附录P(资料性附录) 不同类型赤潮生消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77
附录Q (规范性附录) 主要赤潮藻种适温范围 78
附录R (资料性附录) 排污口类型划分 79
附录S(规范性附录) 用于排污口监测的卫星影像空间分辨率选择 80
附录T (资料性附录) 排污口污染水体解译标志 81
附录U (规范性附录) 入海排污口扩散范围记录表 82
附录V (规范性附录) 排污口扩散范围专题图编绘 83

替代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引用标准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本标准相关公告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采标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