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ecification for radio disturbance and immunity measu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 Part 1-2: Radio disturbance and immunity measuring apparatus-Ancillary equipment - Conducted disturbances
标准号:GB/T 6113.102-2008
GB/T 6113的本部分规定了9kHz~1GHz频率范围射频骚扰电压和骚扰电流测量用辅助设备的性能和特性。本部分包括以下辅助设备的规范:人工电源网络、电流探头和电压探头、电流注入耦合单。本部分的所有要求应在测量设备的CISPR指示范围内所有测量频率上的所有电压和电流电平都应得到满足。 GB/T 6113 的本部分自发布之日起,与GB/T 6113.101—2008、GB/T 6113.103—2008、GB/T6113.104—2008和GB/T6113.105—2008组合在一起替代GB/T6113.1—1995。与GB/T6113.1—1995对应内容相比,本部分(GB/T6113.102)主要发生如下的变化:1.增加了新旧版本的对照表,以方便读者使用;2.增加AMN,AAN,ISN,CDN 和LCL 等5个术语;3.在第4.1~4.4条增加了包含有人工电源网络特性参数———模和相角的规范在内的4张表,便于与图对照和使用;4.增加了表6V 型网络的最小隔离度(minimumisolation);5.增加了对V 型人工电源网络的分压系数的校准方法;6.增加了容性电压探头的构造和要求;7.增加了模拟手和串联RC 元件。
GB/T6113.102等同采用CISPR16-1-2:2006《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1-2部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 辅助设备 传导骚扰》(1.2版)。 鉴于IEC/CISPR16为电磁兼容系列基础标准,且篇幅大,内容多,为了方便标准的制定、维护和使用,2002年IEC/CISPR A 分会决定对该标准的结构进行重大调整,将原来的4个部分拆分为14个部分,2006年增至15个部分,并从2003年11月起陆续发布。我国依据等同原则,将陆续完成相应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与CISPR16-1-2:2006(1.2版)相比,GB/T6113.102主要进行了如下编辑性修改: 1.术语3.1、3.2和3.3,分别增加了并列术语:对称电压/差模电压、不对称电压/共模电压和非 对称电压/V 端子电压,以避免读者在后面的叙述中混淆,而且也与GB/T6113.2保持统一; 2.表3~表6的编号依次改为表1~表4,表1和表2分别改为表5和表6; 3.表1~表6的标题重新命名,使之更加清晰,也便于使用; 4.对标准正文和附录中的公式按顺序进行了编排; 5.原文图4中N 线上的犚5 应为犚3,特作更正; 6.增加了新旧版本国家标准的对照表,以方便读者使用。 GB/T 6113 的本部分自发布之日起,与GB/T 6113.101-2008、GB/T 6113.103-2008、 GB/T6113.104-2008和GB/T6113.105-2008组合在一起替代GB/T6113.1-1995。 与GB/T6113.1-1995对应内容相比,本部分(GB/T6113.102)主要发生如下的变化: 1.增加了新旧版本的对照表,以方便读者使用; 2.增加AMN,AAN,ISN,CDN 和LCL 等5个术语; 3.在第4.1~4.4条增加了包含有人工电源网络特性参数---模和相角的规范在内的4张表,便于与图对照和使用; 4.增加了表6V 型网络的最小隔离度(minimumisolation); 5.增加了对V 型人工电源网络的分压系数的校准方法; 6.增加了容性电压探头的构造和要求; 7.增加了模拟手和串联RC 元件。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E 和附录F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G、附录H、附录I和附录NA 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北京交通大学、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东南大学、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威凯检测技术研究所、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俐、朱文立、陈世钢、张林昌、崔强、蒋全兴、杨春荣、寿建霞、谢鸣、龚增、王铮、张科。 |
前言Ⅰ 引言Ⅳ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人工电源网络2 5 电流探头和电压探头8 6 用于传导电流抗扰度测量的耦合单元10 7 用于信号线测量的耦合单元11 8 模拟手和串联RC 元件14 附录A(规范性附录) 人工电源网络(第4章) 17 附录B(资料性附录) 电流探头的结构、频率范围和校准(第5章) 23 附录C(资料性附录) 电流注入耦合单元的结构,频率范围0.15 MHz~30 MHz(第6章) 30 附录D(资料性附录) 用于传导电流抗扰度测量的耦合单元的工作原理和举例(第6章) 34 附录E(规范性附录) 不对称人工网络(AAN)的参数的测量和举例36 附录F(规范性附录) 用于同轴和屏蔽电缆测量的人工网络(AN)的参数的测量和举例41 附录G(资料性附录) 容性电压探头的结构和评价(第5.2.2条) 43 附录H(资料性附录) V 型人工电源网络的电源和受试设备/接收机端口之间基本去耦因子引入的原理49 附录I(资料性附录) V 型人工电源网络输入阻抗引入相角允差的说明50 |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