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寰标网! 客服QQ:772084082 加入会员

超大质量无基坑不断轨静态轨道称重装置 现行

Supermassive continuous rail static weighing device without foundation

标准号:GB/T 30105-2013

获取原文 如何获取原文?问客服 获取原文,即可享受本标准状态变更提醒服务!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30105-2013
发布时间:2013-12-17
实施时间:2014-11-01
首发日期: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顾增华、尚贤平、倪守忠、顾佳捷、文义诚、王溪滨、王燕明、姜会增、厉志飞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机械量仪表、自动秤重装置与其他检测仪表
ICS分类:力、重力和压力的测量
提出单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起草单位:杭州钱江称重技术有限公司、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等
归口单位:全国衡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97)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全国衡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97)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超大质量无基坑不断轨静态轨道称重装置的术语和定义、计量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企业内部铁路工艺线使用的超大质量无基坑不断轨静态轨道称重装置。

标准摘要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参考国际法制计量组织第76号国际建议OIMLR76-1:2006《非自动衡器
第1部分:计量和技术要求 试验》编写,与OIMLR76-1:2006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与OIMLR76-1:2006的主要差异如下:
———增加了术语定义的内容(3.1、3.2、3.3、3.4、3.5、3.6);
———增加了称重装置的最小秤量min的取值(5.1);
———增加了邻轮影响距离的计量要求和试验方法(5.3,7.5);
———增加了出厂检验的要求(8.2);
———增加了包装(9.4)、运输(9.6)、贮存的要求(9.7)。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衡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7)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杭州钱江称重技术有限公司、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国家轨道衡计量站上海分站、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计控厂、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计量厂、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标准计量研究所、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顾增华、尚贤平、倪守忠、顾佳捷、文义诚、王溪滨、王燕明、姜会增、厉志飞。

标准目录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型号和规格 2
5 计量要求 2
5.1 准确度等级 2
5.2 最大允许误差 2
5.3 邻轮影响距离 3
5.4 确定误差的基本原则 3
5.5 称量结果间的允许误差 4
5.6 试验标准器 4
5.7 鉴别力 4
5.8 由影响量和时间引起的变化 5
5.9 型式评价和检查 6
6 技术要求 6
6.1 结构的一般要求 6
6.2 保证性 7
6.3 置零装置和零点跟踪装置 8
6.4 除皮装置 9
6.5 称量结果的打印 9
6.6 通用要求 10
6.7 对显著增差的响应 310
6.8 功能要求 10
6.9 长期稳定性 11
6.10 安全要求 11
7 试验方法 11
7.1 试验前准备 11
7.2 试验条件检查 11
7.3 零点检查 12
7.4 加载前的置零 13
7.5 邻轮影响试验 13
7.6 称量性能试验 14
7.7 多指示装置试验 15
7.8 除皮 15
7.9 偏载试验 15
7.10 鉴别力试验 16
7.11 重复性试验 17
7.12 示值随时间变化 17
7.13 平衡稳定性试验 18
7.14 影响因子试验 18
7.15 抗干扰试验 18
7.16 安全试验 18
7.17 长期稳定性试验 18
8 检验规则 18
8.1 型式评价 18
8.2 出厂检验 19
9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19
9.1 说明性标志 19
9.2 检验标志 20
9.3 包装标志 20
9.4 包装 20
9.5 随机文件 21
9.6 运输 21
9.7 贮存 21

替代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引用标准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本标准相关公告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采标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