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crobeam analysis—Identification of authigenic clay mineral in sedimentary rock mentho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
标准号:GB/T 17361-2013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17361-2013
发布时间:2013-07-19
实施时间:2014-03-01
首发日期: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朱德升、魏宝和、周文宝、刘新年、张秉顺、魏广振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ICS分类:化学分析
提出单位: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8)
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归口单位: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8)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8)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对沉积岩自生粘土矿物的晶体形态及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的方法。本标准主要用于石油、天然气沉积岩中常见自生粘土矿物鉴定分析。其他自生粘土矿物鉴定分析可参照执行。
标准摘要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7361—1998《沉积岩中自生粘土矿物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能谱仪鉴定方 法》。 本标准与GB/T17361—1998相比,主要内容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由“《沉积岩中自生粘土矿物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能谱仪鉴定方法》”改为“《微束分析 沉积岩中自生粘土矿物鉴定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方法》”; ———修改了应用范围(见第1章); ———删除了电子探针引用标准(见1998版第2章),增加了发布结果和样品制备的引用标准(见第2章); ———删除了部分设备(见1998版第4章); ———修改了镀膜要求(见5.7); ———删除了标准中的标样(见1998版第6章); ———修改了分析粘土矿物晶体的选择位置(见8.2); ———修改了结果的分析判断依据(见8.3); ———修改了分析结果报告的内容(见第10章); ———修改了元素成分的测定结果(见10.3); ———修改了粘土矿物的鉴定名称(见10.4); ———删除了使用标样说明(见1998版11.5); ———修改了表A.1的标题。 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8)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德升、魏宝和、周文宝、刘新年、张秉顺、魏广振。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7361—1998。 |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