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纤维增强塑料面内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Fiber-reinforced plastic composites - Determination of compressive properties in the in-plane direction
标准号:GB/T 5258-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5258-2008
发布时间:2008-06-30
实施时间:2009-04-01
首发日期:1985-06-29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张汝光、姚辉、王立平、朱军辉、张旭、黄刘立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ICS分类:增强塑料
提出单位: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
起草单位:上海玻璃钢研究院等
归口单位: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于1985年首次发布,1995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本标准代替GB/T 5258-1995《纤维增强塑料薄层板压缩性能试验方法》。本标准规定规定了纤维增强塑料的面内压缩性能试验方法的原理、试验设备、试样、环境条件、试验步骤、结果计算及试验报告等。本标准适用于测定纤维增强塑料的面内压缩强度、压缩弹性模量、压缩割线模量、最大压缩应变、压缩应力应变曲线。本标准与GB/T 5258-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标准名称由《纤维增强塑料薄层板压缩性能试验方法》改为《纤维增强塑料面内压缩性能试验方法》;———修改加载夹具,按被测材料性能的高低分为3类(GB/T 5258-1995中的5.2,本标准的5.4);———修改试样尺寸和形状(GB/T 5258-1995中的6.1,本标准的6.1);———对试样两侧应变读数的一致性程度作出量化规定(见8.4);———增加与ISO 14126标准结构差异对照表(见附录A)。
标准摘要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14126:1999(E)《纤维增强塑料面内压缩性能试验方法》,与ISO14126:1999(E)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将ISO14126中所列的夹具分为A、B、C 三种类型; ---ISO14126规定了两种试验方法,本标准对应于三种夹具及其适用材料将试验方法分为三种; ---按照汉语习惯对一些编排格式进行了修改。 本标准与ISO14126:1999(E)的结构差异见附录A。 本标准代替GB/T5258-1995《纤维增强塑料薄层板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本标准与GB/T5258-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由《纤维增强塑料薄层板压缩性能试验方法》改为《纤维增强塑料面内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修改加载夹具,按被测材料性能的高低分为3类(GB/T5258-1995中的5.2,本标准的5.4); ---修改试样尺寸和形状(GB/T5258-1995中的6.1,本标准的6.1); ---对试样两侧应变读数的一致性程度作出量化规定(见8.4); ---增加与ISO14126标准结构差异对照表(见附录A)。 本标准的附录A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上海玻璃钢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汝光、姚辉、王立平、朱军辉、张旭、黄刘立。 本标准于1985年首次发布,1995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