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普通用途钢丝绳芯输送带

Steel cord conveyor belts for general use
标准号:GB/T 9770-2013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9770-2013
发布时间:2013-12-17
实施时间:2014-10-01
首发日期: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张墩、沈会民、张国方、邢连营、封常升、李明霞、刘生平、吕桂芹、张静、朱汉华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胶管、胶带、胶布
ICS分类:输送机零部件
提出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起草单位:青岛橡六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双箭橡胶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三维橡胶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亿和橡胶输送带有限公司、青岛巨航胶带有限公司、青岛华夏橡胶工业有限公司、山东祥通橡塑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新干线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带轮与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输送带分技术委员会(SAC/TC 428/SC 1)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全国带轮与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输送带分技术委员会(SAC/TC 428/SC 1)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普通用途钢丝绳芯输送带的结构、带型、标记、技术要求、检验、标志、包装、贮存、运输和带的硫化接头(见附录A)。本标准适用于工作环境温度为-20℃~40℃的钢丝绳芯输送带。
标准摘要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9770—2001《普通用途钢丝绳芯输送带》,与GB/T9770—2001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01年版的第2章); ———删除了产品分类(见第3章); ———修改了产品结构(见第3章,2001年版的4.1); ———增加了带型(见表1,2001年版的表1和表2); ———修改了产品标记(见第5章,2001年版的3.2); ———修改了有接头的钢丝绳根数(见6.1.2.2,2001年版的4.2.2.2); ———修改了带宽度的偏差(见6.2.1,2001年版的4.3.1); ———删除了带厚度的极限偏差(见2001年版的4.3.3.1); ———修改了带长度的极限偏差(见6.2.7,2001年版的4.3.1); ———修改了覆盖层性能要求(见6.3.1,2001年版的4.4.1); ———修改了钢丝绳的黏合强度(见6.5,2001年版的4.4.4); ———修改了检验要求(见第7章,2001年版的第6章); ———删除了直线运行性(见2001年版的4.4.6); ———增加了钢丝绳的动态黏合强度(见6.7); ———修改了钢丝绳间距的测量方法(见7.3.4,2001年版的附录A); ———修改了检验方法(见7.3,2001年版的第5章); ———增加了不合格品判定规则(见7.4); ———修改了钢丝绳芯输送带的硫化接头(见附录A,2001年版的第8章); ———增加了买方需提供的有用信息(见附录B)。 本标准的附录A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参考国际标准ISO15236-1:2005《钢丝绳芯输送带 第1部分:普通用途输送带的设计、尺寸和机械要求》编制,与ISO15236-1:2005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带轮与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输送带分技术委员会(SAC/TC428/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岛橡六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双箭橡胶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三维橡胶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亿和橡胶输送带有限公司、青岛巨航胶带有限公司、青岛华夏橡胶工业有限公司、山东祥通橡塑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新干线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墩、沈会民、张国方、邢连营、封常升、李明霞、刘生平、吕桂芹、张静、朱汉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9770—1988、GB/T9770—2001。 |
标准目录
前言 Ⅰ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结构 1 4 带型 2 5 标记 2 6 技术要求 2 7 检验 5 8 标志、包装、贮存与运输 6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钢丝绳芯输送带的硫化接头 7 附录B(资料性附录) 买方需提供的有用信息 16 参考文献 18 |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