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Respiratory protective equipment -- non-powered air-purifying particle respirator
标准号:GB 2626-2006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 2626-2006
发布时间:2006-03-27
实施时间:2006-12-01
首发日期:1981-04-24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余启元、丁松涛、姚红、程钧、张元虎、任辉、刘宏斌、袁晓华
作废日期:2020-07-01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劳动防护用品
ICS分类:呼吸保护装置
提出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起草单位: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防化研究院和M中国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主管部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的技术要求、检测方法和标识。
标准摘要
本标准全文强制。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 2626-1992《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通用技术条件》、GB/T 6223-1997《自吸过滤式防微粒口罩》、GB/T 6224.1-1986《过滤式防微粒口罩总透漏率的试验方法》、GB/T 6224.2-1986《过滤式防微粒口罩的过滤效率的试验方法》、GB/T 6224.3-1986《过滤式防微粒口罩死腔的试验方法》和GB/T 6224.4-1986《过滤式防微粒口罩对空气呼吸阻力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与GB/T 2626-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标准名称从《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通用技术条件》修改为《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所规范产品的防护对象从防粉尘扩大到防各类颗粒物,即包括粉尘、烟、雾和微生物。 ——增加了自吸过滤式呼吸器术语和定义。 ——在面罩中增加了全面罩、以及相关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增加了防颗粒过滤元件分类、即防非油性颗粒物(以KN标记)和防油性颗粒油(以KP标记),并分别规定了检测条件。 ——改变了过滤效率检测条件,取代医用滑石粉,用氯化钠代表非油性颗粒物,用DOP代表油性颗粒物,使用最难过滤的颗粒物粒径,并将检测流量从30L/min提高到85L/min,从检测初始过滤效率改变为加载过滤效率。 ——增加了过滤元件的过滤效率级别,半面罩有90.0%、95.0%和99.97%3个过滤效率级别,全面罩有95.0%和99.97%两个过滤效率级别。 ——将吸气阻力和呼气阻力的检测流量从30L/min提高到85L/min。 ——删除了对吸气阻力上升值、湿阻力上升和面罩质量的技术要求。 ——改变了呼气阀气密性和死腔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增加了对呼吸器头带、连接和连接部件、呼气阀盖和可燃性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增加了对制造商提供的呼吸器清洗和消毒方法的评价方法。 ——增加了对制造商应提供的信息的要求。 本标准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防化研究院和M中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余启元、丁松涛、姚红、程钧、张元虎、任辉、刘宏斌、袁晓华。 本标准于1981年首次发布第一版,1992年第一次修订为GB/T 2626-1992。 |
标准目录
前言Ⅰ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分类和标记3 5 技术要求3 6 检测方法7 7 标识17 附录A(规范性附录)检测要求汇总18 附录B(规范性附录)试验头模主要尺寸20 附录C(规范性附录)修订后标准与原标准及部分替代标准的对比21 参考文献23 |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