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同轴通信电缆 第1部分:总规范 总则、定义和要求

Coaxial communication cables—Part 1:Generic specification—General,definitions and requirements
标准号:GB/T 17737.1-2013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17737.1-2013
发布时间:2013-12-17
实施时间:2014-06-15
首发日期: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张建平、吴熙飞、吴正平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波导同轴元件及附件
ICS分类:同轴电缆、波导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起草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电子设备用高频电缆及连接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90)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全国电子设备用高频电缆及连接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90)
标准简介
GB/T17737的本部分规定了同轴通信电缆设计和试验方法的总则、定义和要求。本部分适用于无线电通信设备和采用类似技术的电子装置中所用的同轴通信电缆。
标准摘要
GB/T17737《同轴通信电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1部分:总规范 总则、定义和要求; ———第2部分:聚四氟乙烯(PTFE)绝缘半硬射频同轴电缆分规范; ———第3部分:局域网用同轴电缆分规范; ———第4部分:漏泄电缆分规范; ———第5部分:CATV 用干线和配线电缆分规范。 本部分为GB/T17737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部分代替GB/T17737.1—2000《射频电缆 第1部分:总规范 总则、定义、要求和试验方法》和GB/T12269—1990《射频电缆总规范》。 本部分与GB/T17737.1—2000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名称(见封面和首页,2000年版封面和首页); ———删除了第3章中的衰减畸变、群延迟畸变、阻抗均匀性测量、相位畸变、阻抗均匀性和传输畸变的定义(见第3章,2000年版第3章); ———增加了特性阻抗、平均特性阻抗、阻抗不均匀性、屏蔽效率、电容耦合、屏蔽衰减、自承式电缆、架空电缆和悬挂线的定义(见第3章); ———增加了铜包钢线的标称电导率等级(见4.4.1); ———修改了铜包钢线的标称电导率在30%时的最小抗拉强度(见4.4.1,2000年版5.5.1); ———增加了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见4.5.2); ———增加了外导体或屏蔽的结构形式[见4.6.1中g)]; ———增加了电缆型号命名方法(见附录NA)。 本部分与GB/T12269—1990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型号、名词解释和定义”中的内容(见附录NA,1990年版第3章); ———修改了“电缆结构”中的内容(见第4章,1990年版第5章)。 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EC61196-1:2005《同轴通信电缆 第1部分:总规范 总则、定义和要求》。 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NA,为国内产品的型号命名提供指导; ———删除了6.3中的重复项b)。 与本部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2951.11—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 机械性能试验(IEC60811-1-1:2001,IDT) ———GB/T2951.41—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41部分:聚乙烯和聚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 耐环境应力开裂试验 熔体指数测量方法 直接燃烧法测量聚乙 烯中碳黑和(或)矿物质填料含量 热重分析法(TGA)测量碳黑含量 显微镜法评估聚乙烯中碳黑分散度(IEC60811-4-1:2004,IDT)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电子设备用高频电缆及连接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0)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建平、吴熙飞、吴正平。 本部分所部分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7737.1—1999、GB/T17737.1—2000、GB/T12269—1990。 |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