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寰标网! 客服QQ:772084082 加入会员

焊缝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 现行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welds—Ultrasonic testing—Techniques,testing levels,and assessment

标准号:GB/T 11345-2013

获取原文 如何获取原文?问客服 获取原文,即可享受本标准状态变更提醒服务!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11345-2013
发布时间:2013-09-18
实施时间:2014-06-01
首发日期: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郑晖、庄志强、金宇飞、丁杰、姜炜、魏忠瑞、黄文大、万升云、王森、张文杰、奚力峰、马君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焊接与切割
ICS分类:焊接接头
提出单位: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5)
起草单位:上海材料研究所、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济宁瑞祥模具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济宁模具厂)、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5)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5)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母材厚度不小于8mm的低超声衰减(特别是散射衰减小)金属材料熔化焊焊接接头手工超声检测技术。检测时焊缝及其母材温度在0~60℃之间。本标准主要应用于母材和焊缝均为铁素体类钢的全熔透焊缝。 本标准规定了依赖材料的超声波数值,是基于纵波声速为5920±50(m/s)和横波声速为3255±30(m/s)的钢材。      本标准规定了四个检测等级。不同的检测等级对应不同的缺欠检出率。附录A给出了检测等级A、B和C的选择指导。      本标准规定了仅在特殊应用中使用检测等级D的一般要求。检测等级D仅在规范中有规定时才能使用。特殊应用包括非铁素体类焊缝检测、部分熔透焊缝检测、应用自动化设备的焊缝检测,和温度在0~60℃范围外的焊缝检测。

标准摘要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1345—1989《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与GB/T11345—198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范围(见第1章,1989年版的第1章);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1989年版的第2章);
———修改了术语定义和符号(见第3章,1989年版的第3章);
———增加了总则(见第4章);
———增加了合同协议项目内容,检测前所需必要信息和书面检测工艺规程等信息(见第5章);
———修改了人员和设备要求(见第6章,1989年版的第4章、第5章和第6章);
———修改了检测区域(见第7章,1989年版的8.1);
———修改了探头移动区(见第8章,1989年版的8.1);
———修改了母材检测(见第9章,1989年版的8.5);
———修改了时基线扫描和灵敏度调节或校验,增加校验温度要求,校验偏离后纠正措施,和调节或校验基准线参考水平的检测技术,删除评定线设置方法,修改传输修正方法(见第10章,1989年版的第9章);
———修改了检测等级(见第11章,1989年版的第7章);
———修改了检测技术(见第12章,1989年版的第10、11章);
———删除了缺陷评定和评级(见1989年版的第12章和第13章);
———修改了检测报告(见第13章,1989年版的第14章);
———增加了附录A~附录F,删除1989年版的附录A~附录F。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17640:2010《焊缝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英文版)。
本标准与ISO17640:2010相比,主要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调整的情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具体调整如下: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29712代替了ISO11666(见第4章、6.3.1和10.3);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29711代替了ISO23279(见第4章、6.3.1和12.5.5);
———删除规范性引用文件ISO17635,将其与本标准有关的内容增加至11中(见第11章);
———删除规范性引用文件EN583-1,将本标准所引用的EN583-1中的条款直接编入本标准条款中(见6.3.5);
———删除规范性引用文件EN583-2,将其与本标准有关的内容增加至附录D(见6.3.2)、附录E(见10.1)和附录F(见10.4);
———删除规范性引用文件EN583-4,将其与本标准有关的内容增加至附录B(见5.1);
———增加引用了GB/T19799.1(见附录E.2、E.3和E.4);
———增加引用了GB/T19799.2(见附录E.2、E.3和E.4);
———增加引用了GB/T5616(见6.2.1);
———增加引用了GB/T23905(见6.2.1);
———用JB/T9214和JB/T10061代替了EN12668(所有部分)(见6.2);
———增加了探头接触面宽度示意图(见6.3.4中图1)。
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9418代替了ISO5817(见第11章);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9445代替了ISO9712和EN473(见6.1);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2604.1代替了EN1330-4(见3.1)。
本标准由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材料研究所、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济宁瑞祥模具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济宁模具厂)、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晖、庄志强、金宇飞、丁杰、姜炜、魏忠瑞、黄文大、万升云、王森、张文杰、奚力峰、马君。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1345—1989。

标准目录

前言 Ⅰ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定义和符号 1
4 总则 2
5 检测前需要的信息 2
6 人员和设备要求 3
7 检测区域 5
8 探头移动区 6
9 母材检测 6
10 时基线和灵敏度设定 6
11 检测等级 8
12 检测技术 8
13 检测报告 10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各种类型焊接接头的检测等级 11
附录B(规范性附录) 串列检测 25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设备技术参数 28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曲面工件实际折射角计算 31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时基线和灵敏度设定 37
附录F(规范性附录) 传输修正 42

替代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引用标准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本标准相关公告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采标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