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cement
标准号:GB/T 176-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176-2008
发布时间:2008-06-30
实施时间:2009-04-01
首发日期:2003-05-22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王瑞海、倪竹君、刘玉兵、崔健等
作废日期:2018-11-01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水泥
ICS分类:水泥、石膏、石灰、砂浆
提出单位: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
归口单位:全国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84)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全国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84)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水泥化学分析方法及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水泥化学分析方法分为基准法和代用法。本标准适用于通用硅酸盐水泥和制备上述水泥的熟料、生料及指定采用本标准的其他水泥和材料。
标准摘要
本标准与EN 196-2:2005《水泥试验方法——水泥化学分析方法》欧洲标准(英文版)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代替GB/T 176-1996《水泥化学分析方法》和GB/T 19140-2003《水泥X射线荧光分析通则》。 本标准与GB/T 176-1996、GB/T 19140-200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配制甘油-无水醇溶液的体积比浓度改为1+2,且不需在160℃~170℃温度下加热除去水分。 ——配制氧化钾、氧化钠标准溶液改为氧化钾、氧化钠混合溶液。 ——配制一氧化锰标准溶液所用基准试剂由硫酸锰和四氧化三锰改为无水硫酸锰。 ——配制碳酸钙标准溶液,“滴加盐酸(1+1)至碳酸钙全部溶解,加热煮沸数分钟”改为“慢慢加入5mL~10mL盐酸(1+1),搅拌至碳酸钙全部溶解,加热煮沸并微沸1min~2min”。 ——烧失量的测量,灼烧温度由“950℃~1000℃”改为“(950±25)℃”。 ——不溶物的测定,“加水稀释至50mL”改为“用近沸的热水稀释至50mL”;“加入100mL氢氧化钠溶液”改为“加入100mL近沸的氢氧化钠溶液”;灼烧不溶物的温度由“950℃~1000℃”改为“(950±25)℃”。 ——三氧化硫的测定(基准法),“将溶液加热微沸5min”改为“加热煮沸并保持微沸(5±0.5)min”;“移至温热处静置4h或过液”改为“在常温下静置12h~24h或温热处静置至少4h(仲裁分析应用常温下静置12h~24h)”;灼烧硫酸钡沉淀的温度由“800℃”改为“800℃~950℃”。 ——三氧化二铁的测定(基准法),由只采用氯化铵重量法的溶液改为氯化铵重量法的溶液或氢氧化钠熔样的溶液。 ——氧化镁的测定(基准法),氢氧化钠熔融-原子吸收光谱法由代用法改为基准法,取消硼酸锂熔融-原子吸收光谱法。 ——增加了氯离子的测定——硫氰酸铵容量法(基准法)。 ——硫化物的测定,称样量由0.5g改为1g。 ——增加了五氧化二磷的测定——磷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测定——碱石棉吸收重量法。 ——增加了三氧化二铁的测定——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 ——增加了氧化钙的测定——高锰酸钾滴定法。 ——增加了三氧化硫的测定——库仑滴定法。 ——增加了氯离子的测定——磷酸蒸馏-汞盐滴定法。 ——游离氧化钙的测定——甘油酒精(代用法),“在放有石棉网的电炉上加热煮沸”改为“置于游离氧化钙测定义上,以适当的速度搅拌溶液,同时升温并加热煮沸,当冷凝下的乙醇开始连续滴下时,继续在搅拌下加热微沸4min”。 ——增加了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用仪器设备。 ——仪器的工作条件选择,改为“对于新购仪器,或对仪器进行维修,更换部件后,应按JC/T 1085对仪器进行校验”。 ——增加了X射线荧光分析玻璃熔片的制备中试样的称量。 ——增加了校准方程的建立和确认。 ——允许差改为重复性限和再现性限。 |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