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用X射线影像增强器电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eneral specifications for X-ray image intensifier TV system for medical diagnosis
标准号:YY/T 0608-2013
基本信息
标准号:YY/T 0608-2013
发布时间:2013-10-21
实施时间:2014-10-01
首发日期: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邹元、张志勇、张荣昌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医用射线设备
ICS分类:射线照相设备
提出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起草单位:航天恒星空间应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医疗器械检验所、上海医疗器械检测所
归口单位: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医用X线设备及用具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SAC/TC 10/SC 1)
发布部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管部门: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医用X线设备及用具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SAC/TC 10/SC 1)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医用X射线影像增强器电视系统有关的术语和定义、要求及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医用X射线影像增强器的用于X射线透视的医用X射线影像增强器电视系统。
标准摘要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日益广泛应用,医用X射线成像领域已经不同程度的融入了数字化技术。对医用X 射线影像增强器电视系统使用而言,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逐渐深入,原有评价医用X 射线影像增强器电视系统的方法也发生了变化。为使这些新的方法规范化,对2007版的标准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代替YY/T0608—2007《医用X射线影像增强器电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与YY/T0608—2007相比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修改了标准适用范围的描述,避免了安装了医用X射线影像增强器电视系统的医用X射线机无法引用本标准的问题; ———删除了“入射空气比释动能率”的要求与试验方法; ———低对比度分辨率的要求由2%改为4.4%; ———5.4,5.5,5.6由原来引用GB19042.1—2003的条款改为直接描述; ———增加了附录H 试验参数,符号和单位; ———删除了对YY/T0457.4—2003的引用。引用的术语直接定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医用X 线设备及用具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SAC/TC10/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航天恒星空间应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医疗器械检验所、上海医疗器械检测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邹元、张志勇、张荣昌。 |
标准目录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要求 2 4.1 有效入射野尺寸 2 4.2 影像失真 3 4.3 对比度范围 3 4.4 图像灰度鉴别等级 3 4.5 线对分辨率 3 4.6 低对比度分辨率 3 4.7 图像亮度稳定信号 3 4.8 视频输出电压 3 4.9 环境试验 3 4.10 安全 3 5 试验方法 4 5.1 有效入射野尺寸 4 5.2 影像失真 5 5.3 对比度范围 5 5.4 图像灰度鉴别等级 6 5.5 线对分辨率 6 5.6 低对比度分辨率 7 5.7 图像亮度稳定信号 7 5.8 视频输出电压 7 5.9 环境试验 8 5.10 安全 8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视频输出电压测量布局图 9 附录B(规范性附录) 视野及影像失真测量布局图 10 附录C(规范性附录) 图像灰度鉴别等级测量布局图 11 附录D(资料性附录) 图像灰度鉴别等级测试卡 12 附录E(资料性附录) 低对比度分辨率测试卡 13 附录F(资料性附录) 线对分辨率测试卡 14 附录G (资料性附录) 视野及影像失真测试卡 15 附录H (资料性附录) 试验参数,符号和单位 16 图1 视频输出电压 4 图A.1 视频输出信号测量布局 9 图B.1 视野及影像失真测量布局 10 图C.1 图像灰度鉴别等级测量布局 11 图D.1 图像灰度鉴别等级测试卡 12 图E.1 低对比度分辨率测试卡 13 图G.1 视野及影像失真测试卡 15 表1 标称入射野与线对分辨率要求 3 表2 y值的推荐值 5 表D.1 铜梯厚度表 12 表E.1 低对比度分辨率测试卡 13 表F.1 线对测试卡推荐分组方法 14 表H.1 试验参数,符号和单位 16 |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