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ubber hoses and hose assemblies—Wire-braid-reinforced hydraulic types for oil-based or water-based fluids—Specification
标准号:GB/T 3683-2011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3683-2011
发布时间:2011-05-12
实施时间:2011-12-01
首发日期:1983-05-14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蔡辉、罗楠、梁西正、周国钧、冯华儿、陈润明、何孟群、李飒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胶管、胶带、胶布
ICS分类:
23.100.40;83.140.40
提出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起草单位:广州胶管厂有限公司、平顶山市矿益胶管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永固分厂、广东省燕达橡塑制品厂、广州天河胶管制品有限公司、沈阳橡胶研究设计院
归口单位: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软管分技术委员会(SAC/TC 35/SC 1)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软管分技术委员会(SAC/TC 35/SC 1)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公称内径为5~51的六个型别的钢丝编织增强型软管及软管组合件的要求,其中R2ATS型多一个公称内径为63的规格。在-40℃~+60℃的温度范围内适用于GB/T7631.2定义的HFC、HFAE、HFAS和HFB水基液压流体,或在-40℃~+100℃温度范围内适用于GB/T7631.2规定的HH、HL、HM、HR和HV 油基液压流体。本标准不包括对管接头的要求,只限于对软管和软管组合件性能的要求。
标准摘要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3683.1—2006《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钢丝编织增强液压型 规范 第1部分:油基流体适用》。 本标准与GB/T3683.1—2006的主要技术差异是: ———增加了公称内径为63的规格(本版表1、表3和表4); ———对公称内径6.3、12.5、38和51等规格的尺寸做了变动(2006版表1;本版表1); ———增加/明确了涉及水基流体适用部分内容和相应的型别(本版7.4.2、7.4.3和7.9.3); ———取消了对耐磨耗试验的要求(2006版6.8)。 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1436:2009《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油基或水基流体适用的钢丝编织增强液压型 规范》。 与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1690—2010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液体试验方法(ISO1817:2005,MOD) ———GB/T7528—2002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术语(ISO8330:1998,MOD) ———GB/T7939—2008 液压软管总成 试验方法(ISO6605:2002,MOD)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软管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州胶管厂有限公司、平顶山市矿益胶管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永固分厂、广东省燕达橡塑制品厂、广州天河胶管制品有限公司、沈阳橡胶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起草人:蔡辉、罗楠、梁西正、周国钧、冯华儿、陈润明、何孟群、李飒。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3683—1983;GB/T3683—1992;GB/T3683.1—20061)。 |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