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lderless connections—Part 2:Crimped connections—General requirements,test methods and practical guidance
标准号:GB/T 18290.2-2015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18290.2-2015
发布时间:2015-12-31
实施时间:2016-07-01
首发日期: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李凌志、廖朝顺、邵正华、陈奥、丁然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连接器
ICS分类:插头和插座装置、连接器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起草单位: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迪诺威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归口单位:全国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66)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全国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66)
标准简介
GB/T18290的本部分适用于无焊压接连接,其连接导线的绞线横截面积为0.05mm2~10mm2或直径为0.25mm~3.6mm 实心线以及适当的设计成非绝缘或预绝缘压接筒的无焊压接连接。这种连接用于通信设备和使用类似技术的电子设备中。为了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获得稳定的电气连接,除了在试验程序外,本部分还规定了从工业使用实际出发的一些经验数据资料。注:本部分不适用于同轴电缆的压接。本部分的目的是确定在规定的机械、电气和大气条件下无焊压接连接的适用性。当用来连接的工具的设计或加工不同时,提供一种试验结果可比的方法。
标准摘要
GB/T18290《无焊连接》由下列部分组成: ———第1部分:无焊连接 绕接连接 一般要求、试验方法和使用导则; ———第2部分:无焊连接 压接连接 一般要求、试验方法和使用导则; ———第3部分:无焊连接 可接触无焊绝缘位移连接 一般要求、试验方法和使用导则; ———第4部分:无焊连接 不可接触无焊绝缘位移连接 一般要求、试验方法和使用导则; ———第5部分:无焊连接 压入式连接 一般要求、试验方法和使用导则; ———第6部分:无焊连接 绝缘刺破连接 一般要求、试验方法和使用导则; ———第7部分:无焊连接 弹簧夹连接 一般要求、试验方法和使用导则; ———第8部分:无焊连接 压紧安装式连接 一般要求、试验方法和使用导则。 本部分为GB/T18290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18290.2—2000《无焊连接 第2部分:无焊压接连接 一般要求、试验方法和使用导则》。本部分与GB/T18290.2—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章条号重新编排,(见第4章,2000年版第5章、第6章、第7章、第8章和第9章); ———压接筒的材料要求由单一维氏硬度增加了更多强度要求(见4.3.1); ———锡-铅合金已经被锡合金替代,以满足RoHS指令,其他镀层材料,比如镍,也可以使用,只要证明其适合(见4.3.3); ———增加了试验恢复项(见5.1.4); ———删减了其他材料(见表2); ———改变两样品间导线长度为“最小150mm”以满足区域要求(见5.2.4.5和图7); ———删除了老产品使用尺寸(2000年版15.4)。 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EC60352-2:2006《无焊连接 第2部分:压接连接 一般要求、试验方法和使用导则》。为便于使用,本部分作下列编辑性修改: ———删除了英制单位。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66)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迪诺威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本 部分主要起草人:李凌志、廖朝顺、邵正华、陈奥、丁然。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8290.2—2000。 |
标准目录
前言 Ⅰ 引言 Ⅱ 1 范围和目的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要求 3 5 试验 5 6 压接连接一般资料 21 7 工具资料 21 8 压接筒资料 22 9 导线资料 25 10 连接资料 27 11 压接工艺 30 12 正确压接连接(附加资料) 32 13 开式压接筒接触件压接缺陷 34 14 关于多接触件连接器中压接接触件的说明 36 15 注意 38 |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