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卫星紧急无线电示位标性能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satellite emergency position-indicating radio beacons
标准号:GB 14391-2009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 14391-2009
发布时间:2009-11-15
实施时间:2010-09-01
首发日期:1993-04-20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朱德铭、王安军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微波通信设备
ICS分类:
47.020.70;33.060.20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起草单位:中国交通通信中心
归口单位:交通部信息通信及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406 MHz频段卫星紧急无线电示位标(S.EPIRB)的技术性能要求、数字信息结构、环境及运行要求、设备主体结构性能和自由浮离释放装置结构性能。本标准适用于各种船舶上安装的406 MHz频段卫星紧急无线电示位标(S.EPIRB)设备,也适用于该类设备的研发、生产及管理。
标准摘要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参照国际电信联盟ITUR M.6333建议《经406 MHz频带国际搜救卫星系统工作的卫星紧急无线电示位标的传输特性》、国际海事组织IMOA.810(19)《在406 MHz上工作的浮离式卫星紧急无线电示位标的性能标准》、国际搜救卫星(COSPASSARSAT)C/ST.001第3版文件(2007年第8次修改)《COSPASSARSAT406 MHz遇险示位标规范》等相关建议、决议以及1974年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及此后历次修正案中性能标准的相关部分制定。 本标准代替GB14391-1993《卫星紧急无线电示位标性能要求》。本标准与GB14391-1993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删除1.6GHz卫星紧急无线电示位标(1993年版的第3章); ---增加了术语、定义和缩略语(见第3章); ---增加了卫星紧急无线电示位标的发射频率(406.028 MHz)(见第4章); ---增加了数字信息结构(见第5章); ---增加了环境及运行要求(见第6章); ---规范了各技术指标的测量条件(见第6章和第7章)。 本标准的附录B和附录C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提出。 本标准由交通部信息通信及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交通通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德铭、王安军。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14391-1993。 |
标准目录
前言Ⅰ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1 4 技术性能要求1 5 数字信息结构4 6 环境和运行要求6 7 设备主体结构性能7 8 自由浮离释放装置结构要求7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三重差错控制编码示例8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IMO 建议的遇险性质紧急码9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用户规程代码选项10 |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