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lderless connections—Part 5:Press-in connections—General requirements,test methods and practical guidance
标准号:GB/T 18290.5-2015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18290.5-2015
发布时间:2015-12-31
实施时间:2016-07-01
首发日期: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王丽文、廖朝顺、邱荣邦、陈奥、丁然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连接器
ICS分类:插头和插座装置、连接器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起草单位: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奥拓电子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归口单位:全国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66)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全国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66)
标准简介
GB/T18290的本部分适用于无焊压入式连接,这种连接用于通信设备和采用类似技术的电子设备中。压 入式连接具有嵌入双面或多层印制板电镀通孔的压入式接端。另外,为了在规定环境条件下获得稳定的电气连接,除试验程序外,本部分还规定了从工业使用实际出发的一些经验数据资料。本部分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在规定的机械、电气和大气条件下压入式连接的适用性。按本部分仅对柔性压入区域进行鉴定。使用实心压入区域的有关资料在附录A 中给出。
标准摘要
GB/T18290《无焊连接》由下列部分组成: ———第1部分:无焊连接 绕接连接 一般要求、试验方法和使用导则; ———第2部分:无焊连接 压接连接 一般要求、试验方法和使用导则; ———第3部分:无焊连接 可接触无焊绝缘位移连接 一般要求、试验方法和使用导则; ———第4部分:无焊连接 不可接触无焊绝缘位移连接 一般要求、试验方法和使用导则; ———第5部分:无焊连接 压入式连接 一般要求、试验方法和使用导则; ———第6部分:无焊连接 绝缘刺破连接 一般要求、试验方法和使用导则; ———第7部分:无焊连接 弹簧夹连接 一般要求、试验方法和使用导则; ———第8部分:无焊连接 压紧安装式连接 一般要求、试验方法和使用导则。 本部分为GB/T18290的第5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18290.5—2000《无焊连接 第5部分:无焊压入式连接 一般要求、试验方法和使用导则》。本部分与GB/T18290.5—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零件”和“样品”两个定义(见第3章); ———修订电镀通孔镀后尺寸(见4.4.3.2); ———增加了“制造厂的规范”(见4.6); ———将“型式试验”改成“试验和测量方法”(见5.2); ———增加了“显微断面”和“置换(维修)”(见5.2.2); ———增加了“高温”试验,将“工业大气腐蚀”试验删除,以“流动混合气体腐蚀”试验代替(见5.2.4); ———将“基本试验一览表”和“完全试验一览表”改成“鉴定试验一览表”和“应用试验一览表”,并对样品准备进行了调整(见5.3); ———增加了附录A。 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EC60352-5:2003《无焊连接 第5部分:压入连接 一般要求、试验方法和使用导则》。为便于使用,本部分作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删除了英制单位。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66)归口。 本部分由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奥拓电子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 部分主要起草人:王丽文、廖朝顺、邱荣邦、陈奥、丁然。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8290.5—2000。 |
标准目录
前言 Ⅰ 引言 Ⅱ 1 范围和目的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要求 3 5 试验 6 6 使用导则 15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实心压入式接端 21 参考文献 22 |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