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氦氖激光器参数测量方法

Measurement methods of parameter for helium-neon laser
标准号:GB/T 7257-2013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7257-2013
发布时间:2013-12-17
实施时间:2014-05-15
首发日期: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钟艳红、马宁、白永刚、孙殿中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激光器件
ICS分类:光电子学、激光设备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大恒新纪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
归口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氦氖激光器的主要参数的测量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氦氖激光器。
标准摘要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7257—1987《氦氖激光器参数测试方法》。 本标准与GB/T7257—1987相比的主要变化如下: ———“一般光电参数”改为“主要参数”(见第1章,GB/T7257—1987的第1段);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 ———修改“预热时间”的定义,“最佳工作电流”改为“额定工作电流”,删除“输出功率不稳定度”和“偏振度”的定义(见3.1~3.6,GB/T7257—1987的2.1、3.1、4.1、5.1、6.1、7.1、8.1、9.1、10.1); ———将“相对湿度45%~75%”改为“25%~75%”,增加“仲裁测量标准大气条件”(见4.1.1、4.1.2,GB/T7257—1987的1.7); ———“输出功率不稳定度”和“偏振度”的测量仪器改为“激光功率计”(见5.6、5.13,GB7257—1987的7.2~7.5、10.2~10.4); ———“输出功率不稳定度”的测量方法增加直接测量法(见5.6.4); ———增加对“输出功率不稳定度”的标准差表示法(见5.6.3.7); ———“光束偏移”的测量仪器改为“位置测量仪”(见5.9,GB/T7257—1987的8.2~8.4); ———“偏振度”改为用功率表示(见5.13.3.3、5.13.3.4,GB/T7257—1987的10.3); ———“输出功率”和“输出功率不稳定度”测量的次数均改为“≥10 次”(见5.5.3.3、5.6.3.3,GB/T7257—1987的6.3.3、7.3.3); ———增加“波长”的测量方法(见5.7); ———增加“光谱宽度”的测量方法(见5.8); ———增加“光束直径”的测量方法(见5.10); ———删除“着火电压”和“管压降”测量原理图中的“直流电流表”、“激光功率计”(GB/T7257—1987的图1、图3); ———删除“基横模”测量装置中的光电探测器、放大器、信号发生器(GB/T7257—1987的9.2)。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大恒新纪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钟艳红、马宁、白永刚、孙殿中。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7257—1987。 |
标准目录
前言 Ⅰ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一般要求 2 4.1 测量环境 2 4.2 测量设备 2 4.3 安全防护 2 4.4 被测激光器 2 4.5 测量准备 2 5 测量方法 3 5.1 预热时间 3 5.2 着火电压 3 5.3 额定工作电流 3 5.4 管压降 4 5.5 输出功率 4 5.6 输出功率不稳定度 5 5.7 波长 6 5.8 光谱宽度 7 5.9 光束偏移 7 5.10 光束直径 8 5.11 光束指向不稳定性 8 5.12 基横模 8 5.13 偏振度 9 6 测量误差来源 10 |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