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寰标网! 客服QQ:772084082 加入会员

光纤放大器总规范 现行

Generic specification of optical fiber amplifier

标准号:GB/T 16849-2008

获取原文 如何获取原文?问客服 获取原文,即可享受本标准状态变更提醒服务!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16849-2008
发布时间:2008-10-07
实施时间:2009-04-01
首发日期:1997-05-28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梁臣桓、陈永诗、付成鹏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光通信设备
ICS分类:光纤和光缆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起草单位: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归口单位: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于1997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本标准规定了光纤放大器(OFA)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要求;确定了试验方法和可靠性试验。本标准适用于稀土元素掺杂的有源光纤OFA 器件、带光纤放大器子系统,以及喇曼光纤放大器(RFA)器件。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考虑了与GB/T 18898.1-2002《掺饵光纤放大器 第1部分:C波段掺饵光纤放大器》、GB/T 20148-2006《喇曼光纤放大器技术条件》的协调一致。本标准代替GB/T 16849-1997《光纤放大器总规范》。本标准与GB/T 16849-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对原概述中的4.1.1、4.1.2内容进行修改;对4.2.47定义进行了修改;——增加了部分通用参数定义:反向增益、最大增益、最大增益波长、最大小信号增益波长、小信号增益波长变化、波长带、有用信号波长带、可调波长范围、最大增益随温度变化、增益稳定度、偏振相关增益、偏振模色散、主偏振态、最大输入反射、最小输入反射、载噪比、单波长应用增益斜就绪、把复合三阶畸变、复合二阶畸变(待研究)定义后变成载波复合三次拍比、载波复合二次差拍比;——增加了适用于数字多波道传输应用光纤放大器参数定义;——增加了适用于喇曼光纤放大器及其参数定义;——对带光放大器的子系统参数定义部分,增加了“工作波长信号范围”参数定义;把4.3.2.2ASE功率电平改为“输出SE功率电平”,4.3.2.2ASE功率电平改为“输出ASE功率电平”;删去与通用参数定义相同的参数定义:供电和制控要求、最大功耗、工作温度、最大作相对湿度、最大工作振动水平、贮存温度、最大贮存相对湿度、最大运输振动/冲击水平、可靠性、安全、远端本地告警控制、光连接、输出光回波损耗、泄漏到输出端泵浦功率、输入光回波损耗、泄漏到输入端泵浦功率。——对第3章分类重新编写并编为第5章;——对第6章试验方法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增加第7章电磁兼容要求和第9章可靠性试验;——对附录A、缩写词一鉴表进行补充增加并编在第3章。

标准摘要

本标准参考IEC612911:2006《光放大器 第1部分:总规范》、IEC60825-1《激光产品的安全 第1部分:设备分类和要求》、IUTTG.661:1998《光放大器及子系统相关参数的定义和试验方法》和TelcordiaGR-1312-CORE:1999《光纤放大器和专有密集波分复用系统总规范》对GB/T16849-1997《光纤放大器总规范》进行修订。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考虑了与GB/T18898.1-2002《掺铒光纤放大器 第1部分:C 波段掺铒光纤放大器》、GB/T20148-2006《喇曼光纤放大器技术条件》的协调一致。
本标准代替GB/T16849-1997《光纤放大器总规范》。
本标准与GB/T16849-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对原概述中的4.1.1、4.1.2内容进行修改;对4.2.47定义进行了修改;
---增加了部分通用参数定义:反向增益、最大增益、最大增益波长、最大小信号增益波长、小信号增益波长变化、波长带、有用信号波长带、可调波长范围、最大增益随温度变化、增益稳定度、偏振相关增益、偏振模色散、主偏振态、最大输入反射、最小输入反射、载噪比、单波长应用增益斜率,把复合三阶畸变、复合二阶畸变(待研究)定义后变成载波复合三次差拍比、载波复合二次差拍比;
---增加了适用于数字多波道传输应用光纤放大器参数定义;
---增加了适用于喇曼光纤放大器及其参数定义;
---对带光放大器的子系统参数定义部分,增加了工作波长信号范围参数定义;把4.3.2.2ASE 功率电平改为输出ASE 功率电平,4.3.2.2ASE 功率电平改为输入ASE 功率电
平;删去与通用参数定义相同的参数定义:供电和制控要求、最大功耗、工作温度、最大工作相对湿度、最大工作振动水平、贮存温度、最大贮存相对湿度、最大运输振动/冲击水平、可靠性、安全、远端本地告警控制、光连接、输出光回波损耗、泄漏到输出端泵浦功率、输入光回波损耗、泄漏到输入端泵浦功率。
---对第3章分类重新编写并编为第5章;
---对第6章试验方法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
---增加第7章电磁兼容要求和第9章可靠性试验;
---对附录A、缩写词一览表进行补充增加并编在第3章。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臣桓、陈永诗、付成鹏。
本标准于1997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替代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引用标准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本标准相关公告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采标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