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ecification for warning water level determination
标准号:GB/T 17839-2011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17839-2011
发布时间:2011-12-30
实施时间:2012-01-01
首发日期:1999-08-10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翁光明、龚茂珣、邬惠明、刘克修、张惠荣、郭小勇、董剑希、费岳军、张文静、肖文军、陆建新、堵盘军、邓小东、袁玲玲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海洋学
ICS分类: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
提出单位:国家海洋局
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
归口单位: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3)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3)
标准简介
本标准确立了警戒潮位核定的原则,规定了警戒潮位核定的程序、方法及技术要求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和岛屿的海岸、河口海域岸段及感潮河段警戒潮位的核定。
标准摘要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修订。 本标准代替GB/T17839—1999《警戒潮位核定方法》。 本标准与GB/T17839—199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潮位”、“感潮河段”和“核定岸段”的术语和定义(见3.1、3.3和3.4); ———修改了“警戒潮位”的定义(见3.2,1999年版的3.1); ———修改了“总则”一章的内容,其中增加了“警戒潮位分级”、“核定范围”、“核定要求”和“核定步骤”,修改了“核定原则”,删除了“目的”(见4.1~4.5,1999年版的3.2、3.3); ———修改了“岸段等级划分”(见5和附录A,1999年版的3.5.1); ———修改了“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资料的统计、分析”的内容,合并为一章“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统计分析”(见6,1999年版的4和5);将关于资料的要求内容合并,增加了“资料要求”(见6.1, 1999年版的3.4、4.3、4.4.2和5.2.3);增加了基础地理资料项目,修改了岸段高程要求(见6.2表1,1999年版的3.5.2和4.3.4的表1);修改了“资料的统计分析”内容(见6.4,1999年版的5); ———增加了“波浪爬高”计算(见6.4.2和附录E); ———修改了警戒潮位值的核定方法,增加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警戒潮位值的核定方法(见7,1999年版的6.1); ———修改了“不同重现期高潮位的计算方法”(见附录D,1999年版的附录A); ———增加了“警戒潮位修正值核定方法”,作为资料性附录(见附录F); ———增加了“警戒潮位核定技术报告”的编写要求(见附录G)。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翁光明、龚茂珣、邬惠明、刘克修、张惠荣、郭小勇、董剑希、费岳军、张文静、肖文军、陆建新、堵盘军、邓小东、袁玲玲。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7839—1999。 |
标准目录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1 4.1 警戒潮位分级 1 4.2 核定原则 2 4.3 核定范围 2 4.4 核定要求 2 4.5 核定步骤 2 5 岸段等级划分 3 6 资料收集整理与统计分析 3 6.1 资料要求 3 6.2 资料收集 3 6.3 资料整理 3 6.4 资料统计分析 4 6.5 统计审核 5 7 警戒潮位核定 5 7.1 蓝色警戒潮位的核定 5 7.2 黄色警戒潮位的核定 5 7.3 橙色警戒潮位的核定 6 7.4 红色警戒潮位的核定 6 7.5 校验 6 8 技术报告编写 6 9 征求意见 6 10 验收、归档与颁布 7 10.1 验收 7 10.2 归档 7 10.3 颁布 7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岸段等级划分方法 8 附录B(规范性附录) 潮汐类型划分方法 10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理论最高潮位计算 11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不同重现期高潮位计算 13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波浪爬高计算 22 附录F(资料性附录) 警戒潮位修正值核定方法 25 附录G (规范性附录) 警戒潮位核定技术报告 27 参考文献 29 |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