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寰标网! 客服QQ:772084082 加入会员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第51部分: 环境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干热 现行

Specifications for optical fibre test methods - Part 51: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test procedures for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 Dry heat

标准号:GB/T 15972.51-2008

获取原文 如何获取原文?问客服 获取原文,即可享受本标准状态变更提醒服务!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15972.51-2008
发布时间:2008-03-31
实施时间:2008-11-01
首发日期:2008-03-31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陈永诗、程淑玲、刘泽恒、吴金良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光通信设备
ICS分类:光纤和光缆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起草单位: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归口单位:信息产业部(通信)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通信)

标准简介

本部分为GB/T15972的第51部分。本标准规定了评估光纤在给定环境中干热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适用于确定A1类多模光纤和B类单模光纤在实际应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高温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能。本部分与IEC60793-1-51:2001主要差异如下:———适用范围由A1a至A1d类光纤改为A1类光纤,B1至B4类光纤改为B类光纤;———最小弯曲直径150mm 改为绕圈直径应大于150mm;———在进行基准测量前应使试验箱和试样稳定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改为稳定在GB/T15972.10—2008规定的标准大气条件下;———在试验前后要对光纤涂覆层平均剥离力进行测量改为对光纤涂覆层剥离力进行测量;———纠正了“建议在试验开始时,35℃ 下的湿度应不低于50% RH”的错误,改为“应不高于50%RH”。

标准摘要

GB/T15972《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由若干部分组成,其预期结构及对应的国际标准和将代替的国家标准为:
---第10部分~第19部分: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总则(对应IEC60793-1-10至IEC60793-1-19;代替GB/T15972.1-1998);
---第20部分~第29部分:尺寸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对应IEC60793-1-20至IEC60793-1-29;代替GB/T15972.2-1998);
---第30部分~第39部分:机械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对应IEC60793-1-30至IEC60793-1-39;代替GB/T15972.3-1998);
---第40部分~第49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对应IEC60793-1-40至IEC60793-1-49;代替GB/T15972.4-1998);
---第50部分~第59部分:环境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对应IEC60793-1-50至IEC60793-1-59;代替GB/T15972.5-1998)。
其中GB/T15972.5×由以下部分组成:
---第50部分:环境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恒定湿热;
---第51部分:环境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干热;
---第52部分:环境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温度循环;
---第53部分:环境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浸水;
---第54部分:环境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伽玛辐照。
本部分为GB/T15972的第51部分。本部分修改采用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标准IEC60793-1-51:2001《光纤 第1-51部分: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干热》(英文版)。
本部分与IEC60793151:2001主要差异如下:
---适用范围由A1a至A1d类光纤改为A1类光纤,B1至B4类光纤改为B类光纤;
---最小弯曲直径150mm 改为绕圈直径应大于150mm;
---在进行基准测量前应使试验箱和试样稳定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改为稳定在GB/T15972.10-
2008规定的标准大气条件下;
---在试验前后要对光纤涂覆层平均剥离力进行测量改为对光纤涂覆层剥离力进行测量;
---纠正了建议在试验开始时,35℃ 下的湿度应不低于50% RH的错误,改为应不高于50%RH。
为了便于使用,对IEC60793151:2001本部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按照我国标准的编排格式和表述要求,对一些内容安排做了调整,删除第8章;
---IEC60793的本部分改为GB/T15972的本部分;
---对于IEC60793151引用的其他国际标准中有被修改采用为我国标准的,GB/T15972.51引
用我国的这些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代替对应的国际标准。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永诗、李海清、刘泽恒、程淑玲。
本部分为第一次发布。

标准目录

前言Ⅰ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试验装置1
4 试样和试样制备1
5 试验程序2
6 合格判定标准2
7 结果2

替代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引用标准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本标准相关公告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采标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