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寰标网! 客服QQ:772084082 加入会员

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2单元:试验方法 口腔粘膜刺激试验 已作废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medical devices used in dentistry—Part 2:Test method—Oral mucous membrane irritation test

标准号:YY/T 0127.13-2009

获取原文 如何获取原文?问客服 获取原文,即可享受本标准状态变更提醒服务!
基本信息

标准号:YY/T 0127.13-2009
发布时间:2009-06-16
实施时间:2010-12-01
首发日期: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李盛林、林红、郝鹏、葛兮源、付嘉、张晓霞、武登诚
作废日期:2019-05-01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口腔科器械、设备与材料
ICS分类:牙科材料
提出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起草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北大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归口单位:全国口腔材料和器械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管部门:全国口腔材料和器械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标准简介

YY/T0127的本部分规定了口腔医疗器械的口腔黏膜刺激试验方法。本部分适用于评价暂时或长期与口腔黏膜组织接触的口腔医疗器械对口腔黏膜组织产生的刺激作用。

标准摘要

《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系列标准中的第1单元,YY/T0268-2008《牙科学 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单元:评价与试验》是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与试验项目的选择,为指南性标准。
YY/T0127《口腔材料生物学评价 第2单元》,分为以下几部分:
---YY/T0127.1-1993 口腔材料生物试验方法 溶血试验;
---YY/T0127.2-2009 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2单元:试验方法 急性全身毒性试验:静脉途径;
---YY/T0127.3-1998 口腔材料生物学评价 第2单元:口腔材料生物试验方法 根管内应用试验;
---YY/T0127.4-1998 口腔材料生物学评价 第2 单元:口腔材料生物试验方法 骨埋植试验;
---YY/T0127.5-1999 口腔材料生物学评价 第2单元:口腔材料生物试验方法 吸入毒性试验;
---YY/T0127.6-1998 口腔材料生物学评价 第2单元:口腔材料生物试验方法 显性致死试验;
---YY/T0127.7-2001 口腔材料生物学评价 第2单元:口腔材料生物试验方法 牙髓牙本质应用试验;
---YY/T0127.8-2001 口腔材料生物学评价 第2单元:口腔材料生物试验方法 皮下植入试验;
---YY/T0127.9-2001 口腔材料生物学评价 第2单元:口腔材料生物试验方法 细胞毒性试验(琼脂覆盖法及分子滤过法);
---YY/T0127.10-2009 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2单元:试验方法 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
---YY/T0127.11-2001 牙科学 用于口腔的医疗器械生物相容性临床前评价 第2单元:口腔材料生物试验方法 盖髓试验;
---YY/T0127.12-2008 牙科学 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2 单元:试验方法 微核试验;
---YY/T0127.13-2009 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2 单元:试验方法 口腔黏膜刺激试验;
---YY/T0127.14-2009 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2单元:试验方法 急性经口全身毒性试验;
---YY/T0244-1996 口腔材料生物试验方法 短期全身毒性试验:经口途径。
本部分为YY/T0127标准的第13部分。
本部分代替YY/T0279-1995《口腔材料生物试验方法 口腔黏膜刺激试验》。
本部分在修订时,同时参考了GB/T16886.10-2005标准的部分内容。
本部分与YY/T0279-1995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标准名称改为《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2<^_)???齵单元:试验方法 口腔黏膜刺激试验》;
---试验材料及对照样品的数量由10个改为至少3个;
---将试验材料接触方法的长期接触法分为缝合接触法和项圈法;
---增加了对于材料浸提液制备的要求;
---增加了5.1和5.2对于可不进行口腔黏膜刺激试验的材料的界定;
---4.4.1中的新调和的熟石膏改为生理盐水;
---4.4.2中的口腔科用牙胶改为已证实无口腔黏膜刺激性的牙科用牙胶或其他合适的材料;
---6.1中的0.2%新洁尔灭改为碘伏或其他合适的消毒剂;
---将切片制作中的连续切片改为半连续切片,间隔取片5张;
---修改了最终结果评价指标,将口腔黏膜临床表现分级改为口腔黏膜反应记分系统,组织学评价改为应用刺激指数对口腔黏膜组织反应程度进行分级。
本部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口腔材料和器械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北大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负责起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盛林、林红、郝鹏、葛兮源、付嘉、张晓霞、武登诚。
本部分于1995年首次发布。于2009年第一次修订。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YY/T0279-1995。

替代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引用标准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本标准相关公告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采标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