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寰标网! 客服QQ:772084082 加入会员
当前位置: 首页 > 蠕墨铸铁件

蠕墨铸铁件 现行

Compacted(vermicular) graphite iron castings

标准号:GB/T 26655-2011

获取原文 如何获取原文?问客服 获取原文,即可享受本标准状态变更提醒服务!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26655-2011
发布时间:2011-06-16
实施时间:2012-03-01
首发日期:2011-06-16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文景宝、张忠仇、万仁芳、宋贤发、张志勇、赵新武、韩振中、王云岗、张恒岩、伊立冬、张寅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铸造
ICS分类:钢铁铸件
提出单位: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4)
起草单位:山东省淄博蠕墨铸铁股份有限公司、郑州机械研究所、东风汽车公司、日月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机械设计研究院、无锡一汽铸造有限公司、西峡县内燃机进排气管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精良海纬机械有限公司、沈阳铸造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4)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4)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蠕墨铸铁件的术语和定义、牌号、技术要求、取样和试块、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铸件标识、包装和储运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砂型或导热性与砂型相当的铸型铸造的蠕墨铸铁件。其他铸造方法生产的蠕墨铸铁件,可参照使用。

标准摘要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16112:2006《蠕墨铸铁 分类》,参考了ASTMA842-85(2004)、SAEJ1887:2002(2007)等标准。
本标准与ISO16112:2006的主要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调整的情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具体调整如下:
●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231.1代替ISO6506-1;
● 用等效采用国际标准的GB/T228代替ISO6892;
●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5612代替ISO/TR15931;
● 增加了另外5项引用文件。
———在表1、表2每个牌号后面增加了基体组织内容;
———增加了7.6~7.10;
———增加了第11章、第12章、第13章:铸件的其他检验项目、标识和质量报告及表面防护、包装和储运要求等,并补充了取样批次的构成和检验数量有关内容。补充这些铸件生产、检验必需而ISO16112:2006标准欠缺的内容,提高了标准的适用性;
———删除了资料性附录B蠕墨铸铁球化率的测定;
———删除了资料性附录附录E蠕墨铸铁ISO16112中的牌号与其他标准相似牌号的对照。
———删除了ISO16112:2006中重复性的表述;
本标准作了以下编辑性修改:
———将标准名称修改为《蠕墨铸铁件》;
———强度单位由“N/mm2”换算为“MPa”。
———按照汉语习惯对一些编排格式进行了修改;
———将一些适用于国际标准的表述改为适用于我国标准的表述。
本标准由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山东省淄博蠕墨铸铁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郑州机械研究所、东风汽车公司、日月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机械设计研究院、无锡一汽铸造有限公司、西峡县内燃机进排气管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精良海纬机械有限公司、沈阳铸造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文景宝、张忠仇、万仁芳、宋贤发、张志勇、赵新武、韩振中、王云岗、张恒岩、伊立冬、张寅。

标准目录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牌号 1
5 订货信息 2
6 生产制造 2
7 技术要求 2
8 取样和试块 4
9 试验方法 8
10 复验 8
11 铸件的其他检验 9
12 标识和质量报告 10
13 表面防护、包装、储运要求 1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蠕墨铸铁力学和物理性能补充资料 11
附录B(资料性附录) 工艺因素对蠕墨铸铁机加工性能的影响 12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蠕墨铸铁的性能特点和典型应用 13

替代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引用标准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本标准相关公告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采标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