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寰标网! 客服QQ:772084082 加入会员

声学与振动 弹性元件振动-声传递特性实验室测量方法 第1部分:原理与指南 现行

Acoustics and vibration—Laboratory measurement of vibro-acoustic transfer properties of resilient elements—Part 1: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

标准号:GB/T 22159.1-2012

获取原文 如何获取原文?问客服 获取原文,即可享受本标准状态变更提醒服务!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22159.1-2012
发布时间:2012-12-31
实施时间:2013-06-01
首发日期: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程明昆、田静、吕亚东、邱小军、陈克安、李志远、毛东兴、俞悟周、李孝宽、吴瑞、莫建炎、尹铫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声学计量
ICS分类:声学和声学测量
提出单位:中国科学院
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南京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长沙奥邦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

标准简介

GB/T22159的本部分规定了应用GB/T22159.2、GB/T22159.3、GB/T22159.4和GB/T22159.5在实验室测量弹性元件传递特性的原理,并为选择合适的标准提供帮助。本部分适用于用来降低下列振动传递的弹性元件:a) 音频振动(20Hz~20kHz的结构声)向结构的传递,它可能导致结构辐射流体声(如空气声、水声或其他媒质的声音);b) 低频振动的传递(通常在1Hz~80Hz)。比如它会对人体产生影响,或当振动过于严重时可能对结构造成损害。本部分对测试方法作了简介,而在GB/T22159.2、GB/T22159.3、GB/T22159.4和GB/T22159.5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采用这些试验方法所获得的测量数据可用于:———生产厂商和供应商提供的产品信息;———产品研发过程中所需信息;———产品质量控制;———计算通过弹性元件的振动传递。保证测试方法有效的条件为:a) 弹性元件振动特性为线性(包括静态的载荷变形特性为非线性的弹性元件,但在给定的静态预载荷下,该元件需具有近似线性振动特性);b) 隔振器与相邻的振源及接收结构之间的接触界面可以简化为点接触。

标准摘要

GB/T22159《声学与振动 弹性元件振动-声传递特性实验室测量方法》分为以下5个部分:
———第1部分:原理与指南;
———第2部分:弹性支撑件平动动刚度的直接测量方法;
———第3部分:弹性支撑件平动动刚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第4部分:弹性支撑件之外的元件平动动刚度;
———第5部分:测定弹性支撑件低频平动动刚度的驱动点法。
本部分为GB/T22159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等同采用ISO10846-1:2008《声学与振动 弹性元件振动-声传递特性实验室测量方法 第1部分:原理与指南》。
本部分由中国科学院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南京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长沙奥邦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程明昆、田静、吕亚东、邱小军、陈克安、李志远、毛东兴、俞悟周、李孝宽、吴瑞、莫建炎、尹铫。

标准目录

前言 Ⅰ
引言 Ⅱ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适用标准的选择 3
5 理论背景 4
6 测量原理 7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与动刚度有关的函数 13
附录B(资料性附录) 传递刚度矩阵对称性的作用 14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简化的传递刚度矩阵 16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弹性元件的线性特性 18
参考文献 19

替代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引用标准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本标准相关公告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采标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