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寰标网! 客服QQ:772084082 加入会员

信息技术 互操作性元模型框架(MFI) 第2部分:核心模型 现行

Information technology—Metamodel framework for interoperability(MFI)—Part 2:Core model

标准号:GB/T 32392.2-2015

获取原文 如何获取原文?问客服 获取原文,即可享受本标准状态变更提醒服务!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32392.2-2015
发布时间:2015-12-31
实施时间:2017-01-01
首发日期: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何克清、何扬帆、王翀、王健、王静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数据元表示方法
ICS分类:字符集和信息编码
提出单位: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
起草单位:武汉大学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归口单位: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

标准简介

GB/T32392的本部分提供了核心模型。该核心模型将在GB/T32392的其他部分得到应用。核心模型规定了为注册其他元模型和模型的规范化MFI元模型。特定业务域中注册的业务概念和业务模型的标准化不在本部分的范围之内。

标准摘要

GB/T32392《信息技术 互操作性元模型框架(MFI)》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第1部分:参考模型;
———第2部分:核心模型;
———第3部分:本体注册元模型;
———第4部分:模型映射元模型;
———第5部分:模型构件六模型框架;
———第6部分:注册规程。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为GB/T32392的第2部分。本部分参考国际标准最终委员会草案ISO/IECFCD19763-2:2007版编制。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武汉大学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何克清、何扬帆、王翀、王健、王静。

标准目录

前言 Ⅴ
引言 Ⅵ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
3.1 本部分使用的UML和MOF术语 1
3.2 本部分使用的通用术语 8
3.3 缩略语 11
4 互操作性元模型框架(MFI)核心规范 12
4.1 概述 12
4.2 注册系统包(注册系统的结构) 16
4.3 目标包(注册目标的结构) 19
4.4 关系包(注册目标的关系) 23
5 符合性 24
5.1 概要 24
5.2 符合性的程度 24
5.3 符合性的级别 25
5.4 承诺 25
5.5 实现符合性的声明 25
5.6 注册的作用和责任 25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遵循MOF的MDR 26
A.1 概述 26
A.2 管理项的命名规则 27
A.3 命名的例子 28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遵循MOF的对象 29
B.1 概述 29
B.2 名称空间 29
B.3 包 31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模型类元素 32
C.1 概述 32
C.2 构造型 33
C.3 代码值 33
C.4 模式 33
C.5 通信 34
C.6 部件 34
C.7 框架 34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级对 35
D.1 概述 35
D.2 上层 36
D.3 上层模型 36
D.4 上层模型元素 36
D.5 下层 37
D.6 下层模型 37
D.7 下层模型元素 37
D.8 模型视图 38
D.9 模型层级 38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记法概述 39
E.1 概述 39
E.2 基本记法 39
E.3 元类的角色 39
E.4 简单的例子 41
附录F(资料性附录) 概念化 43
F.1 概述 43
F.2 部件和分类 43
F.3 概念和部件集之间的概念化类型 43
附录G (资料性附录) 用法和部件类型 48
G.1 概述 48
G.2 典型的开发者、注册者和用户 48
G.3 部件类型 49
G.4 注册过程 49
图1 MFI的元数据体系结构和待注册的制品 13
图2 MFI核心包和目标模型 14
图3 核心模型概述 15
图4 MFI核心的注册系统包 16
图5 核心模型中的目标包 19
图6 核心模型的关系包 23
图A.1 MDR包(管理和标识) 27
图A.2 MDR注册包(语境、命名和定义) 27
图B.1 MOF包 30
图C.1 模型类元素包的示例 32
图D.1 层级包 35
图E.1 增强的意义三角形和选择 40
图E.2 已注册目标对象的基本关系 40
图E.3 关于“车辆”的已注册目标对象 41
图E.4 与选择有关的已注册目标对象 42
图E.5 具有多层注册的分层目标对象 42
图F.1 示例1:概念化类型“类型-实例”(1) 44
图F.2 示例2:概念化类型“类型-实例”(2) 44
图F.3 示例3:概念化类型“超-子” 45
图F.4 示例4:概念化类型“基础-变体”(1) 45
图F.5 示例4:概念化类型“基础-变体”(2) 46
图F.6 示例5:概念化类型“抽象句法-表达式”(1) 46
图F.7 示例5:概念化类型“抽象句法-表达式”(2) 47
图G.1 元模型示例(1) 50
图G.2 元模型示例(2) 50
图G.3 模型部件的注册 51
图G.4 模型域轮廓的注册 52
图G.5 模型概念的注册 53
图G.6 模型记号的注册 54
图G.7 模型部件集和模型选择的注册 55
图G.8 模型部件和模型选择的注册 56
表1 模型类型的代码集(资料性的) 17
表2 概念化类型的代码集 18
表3 实现符合性的程度 24
表4 符合性级别 25
表A.1 国际注册数据标识符的命名传统 28
表F.1 概念化类型“基础-变体”上的操作 47
表G.1 典型的开发者、注册者和用户 48
表G.2 部件类型的候选项 49
表G.3 模型部件 51
表G.4 模型域轮廓 52
表G.5 模型概念 53
表G.6 模型记号 54
表G.7 模型部件集和模型选择 55
表G.8 模型部件和模型选择 56

替代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引用标准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本标准相关公告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采标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