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油酸值的测定 电位滴定法

Determination of acid number of crude oil by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
标准号:GB/T 18609-2011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18609-2011
发布时间:2011-09-29
实施时间:2012-01-01
首发日期:2001-12-30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范维玉、南国枝、魏宇彤、姜心、胡天堂、苑凯君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原油
ICS分类:原油
提出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管道分公司科技研究中心、塔里木油田公司质量检测中心、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归口单位:全国石油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55)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全国石油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55)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原油酸值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测定能够溶解于甲苯和异丙醇混合溶剂中的原油中的酸性组分。这些酸性组分在水中的离解常数要大于10-9;离解常数小于10-9的极弱酸不产生干扰。水解常数大于10-9的盐类将会参与反应。酸值的测定范围为0.1mg/g~150mg/g。本标准适用于测定水的质量分数小于0.5%的原油。
标准摘要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8609—2001《原油酸值的测定 电位滴定法》。 本标准与GB/T18609—2001的主要差异(主要因修改采用ASTM D664-07产生)如下: ———在“范围”中将原标准“……酸值的测定范围大于0.05mgKOH/g”;修改为“……酸值的测定范围为0.1mg/g~150mg/g”,以适应原油的酸值要求; ———在“滴定溶剂”中,考虑到溶剂溶解性的差异,删除原标准“250 mL 四氢呋喃”,将原标准“245mL 异丙醇”修改为“495mL±5mL异丙醇”; ———删除原标准“缓冲溶液A”;在“5.1.8”中增加了“……pH11的标准缓冲溶液”,以增强可操作性; ———将原标准“6.1.3甘汞参比电极:直型或232型”,修改为“参比电极:银/氯化银(Ag/AgCl)参比电极,内充1mol/L~3mol/L氯化锂乙醇溶液”; ———修改了“电极的测试”; ———修改了“图1”; ———修改了“精密度”; ———修改了“试验报告”;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SY/T5317和SY/T6520,删除GB/T260和GB/T2538; ———增加“质量保证和控制”; ———增加“警告”的内容。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ASTM D664-07《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方法 电位滴定法》(英文版)。 本标准与ASTM D664-07的主要差异如下: ———将ASTM D664-07的中文名称《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方法 电位滴定法》修改为《原油酸值的测定 电位滴定法》; ———在“范围”中将“……石油产品和润滑剂中的酸性组分”;修改为“……原油中的酸性组分”; ———删除“意义和用途”; ———删除“关键词”; ———删除“附录”。附录中的主要内容在标准中已经体现。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5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管道分公司科技研究中心、塔里木油田公司质量检测中心、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维玉、南国枝、魏宇彤、姜心、胡天堂、苑凯君。 |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