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寰标网! 客服QQ:772084082 加入会员

漆包圆绕组线 第15部分:130级自粘性直焊聚氨酯漆包铜圆线 现行

Enamelled round winding wire—Part 15:Solderable polyurethane enamelled round copper wire class 130 with a bonding layer

标准号:GB/T 6109.15-2008

获取原文 如何获取原文?问客服 获取原文,即可享受本标准状态变更提醒服务!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6109.15-2008
发布时间:2008-04-23
实施时间:2008-12-01
首发日期:1989-03-31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胡庆节、齐州平、和军、郑启荣、陈惠民、薛永滨、雷洁颜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带绝缘层电线
ICS分类:电线和电缆综合
提出单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起草单位:上海电缆研究所、蓉胜超微线材股份有限公司、东港市电磁线厂、广州万宝漆包线有限公司、山东赛特电工材料有限公司、成都国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山信诚漆包线材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13)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GB/T6109《漆包圆绕组线》分为22个部分,本部分为GB/T 6109 的第15部分。本部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6109.9—1989。 GB/T 6109的本部分规定了双漆层的130级自粘性直焊聚氨酯漆包铜圆线的要求。本部分与GB/T6109.9—198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导体标称直径范围(1B级和2B级)均扩大至0.02mm~2.00mm;———明确产品温度指数为130;———热冲温度由125℃提高至155℃,卷绕倍径由原来的按导体标称直径范围分档改为按每一导体标称直径立项;———增加了耐刮、高温下击穿电压、漆膜连续性和温度指数的性能要求;———焊锡时间由15s/mm 和20s/mm (1B级和2B级)分别缩短至12s/mm 和16s/mm,最短焊锡时间由3s缩短至2s;———热粘合试验中除了原来规定的垂直螺旋线圈粘结力考核外,新增扭绞线圈的粘结强度性能考核;———增加了针孔试验项目

标准摘要

GB/T6109《漆包圆绕组线》分为22个部分:
---第1部分:一般规定;
---第2部分:155级聚酯漆包铜圆线;
---第3部分:120级缩醛漆包铜圆线;
---第4部分:130级直焊聚氨酯漆包铜圆线;
---第5部分:180级聚酯亚胺漆包铜圆线;
---第6部分:220级聚酰亚胺漆包铜圆线;
---第7部分:130L 级聚酯漆包铜圆线;
---第9部分:130级聚酰胺复合直焊聚氨酯漆包铜圆线;
---第10部分:155级直焊聚氨酯漆包铜圆线;
---第11部分:155级聚酰胺复合直焊聚氨酯漆包铜圆线;
---第12部分:180级聚酰胺复合聚酯或聚酯亚胺漆包铜圆线;
---第13部分:180级直焊聚酯亚胺漆包铜圆线;
---第14部分:200级聚酰胺酰亚胺漆包铜圆线;
---第15部分:130级自粘性直焊聚氨酯漆包铜圆线;
---第16部分:155级自粘性直焊聚氨酯漆包铜圆线;
---第17部分:180级自粘性直焊聚酯亚胺漆包铜圆线;
---第18部分:180级自粘性聚酯亚胺漆包铜圆线;
---第19部分:200级自粘性聚酰胺酰亚胺复合聚酯或聚酯亚胺漆包铜圆线;
---第20部分:200级聚酰胺酰亚胺复合聚酯或聚酯亚胺漆包铜圆线;
---第21部分:200级聚酯酰胺亚胺漆包铜圆线;
---第22部分:240级芳族聚酰亚胺漆包铜圆线;
---第23部分:180级直焊聚氨酯漆包铜圆线。
本部分为GB/T 6109 的第15 部分。本部分等同采用IEC603172:2000《特种绕组线产品标准 第2部分:130级自粘性直焊聚氨酯漆包铜圆线》第3.2版(英文版)。
为便于使用,本部分作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删除了国际标准的前言;
---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根据IEC6031701:2005 增加了针孔试验项目;
---取消了溶剂粘合及条款号。
本部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6109.9-1989。
本部分与GB/T6109.9-198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导体标称直径范围(1B级和2B级)均扩大至0.02mm~2.00mm;
---明确产品温度指数为130;
---热冲温度由125℃提高至155℃,卷绕倍径由原来的按导体标称直径范围分档改为按每一导体标称直径立项;
---增加了耐刮、高温下击穿电压、漆膜连续性和温度指数的性能要求;
---焊锡时间由15s/mm 和20s/mm (1B级和2B级)分别缩短至12s/mm 和16s/mm,最短焊锡时间由3s缩短至2s;
---热粘合试验中除了原来规定的垂直螺旋线圈粘结力考核外,新增扭绞线圈的粘结强度性能考核;
---增加了针孔试验项目。
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3)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电缆研究所。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蓉胜超微线材股份有限公司、东港市电磁线厂、广州万宝漆包线有限公司、山东赛特电工材料有限公司、成都国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山信诚漆包线材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贵忠、薛永滨、齐州平、和军、胡庆节、雷洁颜、陈惠民。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6109.9-1989。

标准目录

前言Ⅲ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定义、试验方法总则和外观1
4 尺寸1
5 电阻1
6 伸长率1
7 回弹性2
8 柔韧性和附着性2
9 热冲击2
10 软化击穿2
11 耐刮(导体标称直径0.250mm 及以上2.000mm 及以下) 2
12 耐溶剂2
13 击穿电压3
14 漆膜连续性3
15 温度指数3
16 耐冷冻剂3
17 直焊性3
18 热黏合3
19 介质损耗系数4
20 耐变压器油4
21 失重4
23 针孔试验5
30 包装5

替代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引用标准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本标准相关公告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采标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