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寰标网! 客服QQ:772084082 加入会员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 第1部分: 体系结构与总体要求 现行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Automatically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 - Part 1: Architecture and general requirements

标准号:GB/T 21645.1-2008

获取原文 如何获取原文?问客服 获取原文,即可享受本标准状态变更提醒服务!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21645.1-2008
发布时间:2008-04-10
实施时间:2008-11-01
首发日期:2008-04-10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张国颖,张海懿,荆瑞泉,李芳,李允博,王郁,徐云斌,霍晓莉,王健全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光通信设备
ICS分类:数据通信网络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归口单位:信息产业部(通信)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通信)

标准简介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部分标准分为7个部分,本部分是《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的第1部分。本部分规定了自动交换光网络体系结构、控制平面参考结构和基本结构元件、呼叫和连接控制、路由、自动发现和资源管理要求、管理平面和数据通信网要求、命名和地址、保护和恢复、网络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业务要求等。本部分规定的自动交换光网络要求与其承载的客户层和具体实现技术无关,传送网络的具体技术细节不在本部分范围内。本部分适用于ITU-T-G.803定义的SDH 传送网络和ITU-T-G.872定义的光传送网络(OTN)。

标准摘要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部分标准的结构及名称如下: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 第1部分:体系结构与总体要求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 第2部分:术语和定义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 第3部分:数据通信网(DCN)技术要求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 第4部分:信令技术要求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 第5部分:用户网络接口(UNI)技术要求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 第6部分:管理平面技术要求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 第7部分:自动发现技术要求
本部分是《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的第1部分。
本部分对应了以下ITUT 建议:
---ITU-T G.8080《自动交换光网络体系结构》(英文版);
---ITU-T G.807《自动交换传送网的要求》(英文版);
---ITU-T G.7712《数据通信网结构和规范》(英文版);
---ITU-T G.7713《分布式呼叫和连接管理》(英文版);
---ITU-T G.7714《传送实体通用自动发现》(英文版);
---ITU-T G.7715《ASON 路由结构和要求》(英文版);
---ITU-T G.7718《ASON 管理框架》(英文版)。
本部分与以上ITUT 建议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部分在技术内容上与下列的ITUT 建议内容协调一致:
---第4章对应ITUTG.807第5章和第7.1节,ITUTG.8080第5.2节和第8章,并增加了网络模型等内容;
---第6章对应ITUT G.8080第6章;
---第7章对应ITUT G.8080第7章;
---第8章对应ITUT G.807 第6.2、6.3 节,ITUT G.8080 第5.1 节,ITUT G.7713 第6.2节,并增加了信令协议要求;
---第9章对应ITUT G.7715第5、6、7章,ITUT G.8080第7.5节,并增加了路由协议要求;
---第10章对应ITUT G.7714第6、7、8、9、10章;
---第12章对应ITUT G.8080第10章,ITUT G.7718第9章;
---第13章对应ITUT G.7718第8章;
---第14章对应ITUT G.7712第6章;
---第15章对应ITUT G.8080第11章,并增加了保护恢复类型和倒换准则等要求;
---第16章对应ITUT G.8080第12章。此外,本部分还参考了OIF、IETF等国际标准化组织有关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建议和草案。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 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国颖,张海懿,荆瑞泉,李芳,李允博,王郁,徐云斌,霍晓莉,王健全。

标准目录

前言Ⅶ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2
3.1 术语和定义2
3.2 缩略语8
4 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基本结构11
4.1 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功能结构11
4.2 控制、传送和管理平面的交互12
5 ASON 控制域、参考点和网络模型13
5.1 ASON 控制域13
5.2 参考点与逻辑接口14
5.3 用户结构和多归属17
5.4 网络分层与分级17
5.5 ASON 网络参考模型18
6 传送资源及组织结构19
6.1 传送实体19
6.2 路由区21
6.3 拓扑和发现25
6.4 域25
6.5 多层次方面27
6.6 层间客户支持28
7 ASON 控制平面结构28
7.1 概述28
7.2 描述符号29
7.3 策略和联邦30
7.4 结构元件32
8 呼叫和连接控制要求46
8.1 呼叫和连接的分离46
8.2 连接类型46
8.3 呼叫和连接控制功能47
8.4 竞争处理要求50
8.5 异常处理要求51
8.6 信令协议功能和协议选择51
9 路由要求52
9.1 ASON 路由结构52
9.2 路由模式54
9.3 路由功能要求58
9.4 路由协议要求59
10 自动发现要求60
10.1 自动发现概述60
10.2 发现进程61
10.3 自动发现的基本要求63
10.4 自动发现的协议要求64
11 链路资源管理功能要求65
12 地址和名称65
12.1 标识符空间65
12.2 传送平面名称67
12.3 控制平面地址67
12.4 对地址和名称的要求69
13 ASON 的管理平面要求69
13.1 ASON 网络管理分层结构69
13.2 ASON 管理平面一般要求70
13.3 ASON 管理平面功能需求70
13.4 管理平面的可靠性74
14 ASON 数据通信网要求74
14.1 DCN 总体要求74
14.2 管理通信网(MCN)要求76
14.3 信令通信网(SCN)要求76
15 ASON 网络的保护和恢复要求77
15.1 保护和恢复的定义77
15.2 保护和恢复的基本要求78
15.3 基于传送平面的保护79
15.4 基于控制平面的保护79
15.5 网络恢复82
15.6 保护和恢复结合(可选) 85
15.7 多域的保护恢复85
15.8 多层次的保护恢复86
16 控制平面生存性要求86
16.1 控制平面生存性86
16.2 控制平面生存性的保证机制87
17 可扩展性要求88
17.1 网络可扩展性88
17.2 控制域的分割和合并88
17.3 路由协议的可扩展性88
17.4 信令协议可扩展性89
18 安全性要求89
18.1 ASON 的安全性89
18.2 安全机制90
19 ASON 业务要求90
19.1 业务和连接类型90
19.2 业务调用方式91
19.3 业务接入方式91
19.4 业务访问控制91
19.5 服务级别协议(SLA) 91
19.6 ASON 业务模型92
附录A(资料性附录) ASON 与传统网络的互通93
A.1 ASON 与传统网络的互通的实现方式93
A.2 ASON 与传统网络之间的业务应用95
附录B(资料性附录) ASON 业务模型举例98
B.1 按需带宽分配业务(BoD) 98
B.2 光虚拟专网业务(OVPN) 98
B.3 指配带宽业务(PBS) 99
附录C(资料性附录) 分层呼叫控制举例100
图1 ASON 体系结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12
图2 管理和传送平面与传送资源的交互13
图3 ASON 控制域和参考点14
图4 自动交换光网络的逻辑接口(参考点) 14
图5 信息流穿过的参考点序列16
图6 ITUT G.805网络分层模型17
图7 网络分级结构示例18
图8 多运营商ASON 网络参考模型示例18
图9 单运营商ASON 网络参考模型示例19
图10 传送平面、管理平面和控制平面中结构实体之间的关系19
图11 多种适配功能举例(STM1路径支持3×VC3或1×VC4) 20
图12 VPN 资源之间的链路资源分配21
图13 路由区、子网、SNP和SNPP之间的关系22
图14 路由区等级结构和SNPP链路关系22
图15 SNPP链路与子网的关系23
图16 SNPP链路与路由区的关系24
图17 路由范围24
图18 本地和接口id之间的关系25
图19 域、协议控制器和参考点的关系26
图20 域、协议控制器和接口的关系27
图21 控制平面各元件的交互关系29
图22 一个元件的表示30
图23 与策略控制相关的系统边界30
图24 关联联邦模型31
图25 合作联邦模型32
图26 混合联邦模型32
图27 连接控制器元件33
图28 路由控制器元件34
图29 SNPP链路情况35
图30 链路资源管理A 元件36
图31 链路资源管理Z元件37
图32 主叫方/被叫方呼叫控制器元件38
图33 网络呼叫控制器元件39
图34 对于交换连接的主叫方/被叫方呼叫控制器的交互作用:示例1 41
图35 对于交换连接的主叫方/被叫方呼叫控制器的交互作用:示例2 41
图36 对于软永久连接的呼叫控制器的交互作用41
图37 呼叫允许控制策略交互作用举例42
图38 发现代理元件43
图39 终端和适配执行器元件44
图40 协议控制器45
图41 协议控制器应用举例45
图42 建立端到端永久连接示意图47
图43 建立端到端交换连接示意图47
图44 建立端到端软永久连接示意图47
图45 路由功能元件关系图52
图46 多路由域中RDB与RC 的关系53
图47 RA、RP、RC 和RCD 之间的关系53
图48 路由域等级结构示例54
图49 分级路由模式55
图50 分级路由的操作过程55
图51 源路由和逐跳路由模式56
图52 源路由的操作过程57
图53 逐跳路由的操作过程57
图54 传送平面的链路连接(LC)发现60
图55 控制平面的链路连接发现61
图56 发现子进程的交互作用61
图57 层邻接发现示例62
图58 传送实体能力交换示例63
图59 标识符空间的关系66
图60 多个SNPP名称空间和路由层次69
图61 ASON 网络管理逻辑分层结构70
图62 DCN 应用75
图63 DCN 互连实例76
图64 恢复路径的建立过程82
图65 预置重路由恢复83
图66 共享网状网恢复83
图67 域间链路故障86
图68 域间网关网元故障86
图A.1 两个传统网络域之间通过ASON 域互通93
图A.2 两个ASON 控制域通过传统网络域互通93
图A.3 两个传统网络域通过ASON 域互通94
图A.4 两个ASON 控制域通过传统网络域的交互而互通94
图A.5 传统网络和ASON 网络之间的单节点互通示例96
图A.6 传统网络和ASON 网络之间的双节点互通示例96
图C.1 VC3承载以太网实例100
表1 通用接口描述(1) 29 表2 通用接口描述(2) 29
表3 连接控制器元件接口(1) 32
表4 连接控制器元件接口(2) 32
表5 路由控制器接口(1) 34
表6 路由控制器接口(2) 34
表7 LRMA 元件接口(1) 35
表8 LRMA 元件接口(2) 35
表9 LRMZ元件接口(1) 36
表10 LRMZ元件接口(2) 37
表11 主叫方/被叫方呼叫控制器元件接口(1) 38
表12 主叫方/被叫方呼叫控制器元件接口(2) 38
表13 网络呼叫控制器元件接口(1) 39
表14 网络呼叫控制器元件接口(2) 39
表15 发现代理(DA)元件接口(1) 43
表16 发现代理(DA)元件接口(2) 43
表17 SNP绑定状态43
表18 终端和适配执行器(TAP)元件接口(1) 44
表19 终端和适配执行器(TAP)元件接口(2) 44

替代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引用标准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本标准相关公告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采标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