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tomotive liquefied petroleum gases
标准号:GB 19159-2012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 19159-2012
发布时间:2012-11-05
实施时间:2013-04-01
首发日期:2003-05-23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曹斌、张震、段伟、吴明清、李君、殷乃勋、李强、高莹、刘蜀敏、赵丽萍、严明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煤厂气体
ICS分类:气体燃料
提出单位: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吉林大学、龙井众诚能源发展有限公司、长春汽车燃气发展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标准简介
标准摘要
本标准的第4章(试验方法除外)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19159—2003,与GB19159—2003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适用范围明确为“点燃式内燃机使用的车用液化石油气”(见第1章); ———删除了对组分质量分数的限制(见表1,2003版的第4章); ———删除了对油渍观察的限制(见表1,2003版的第4章); ———总硫含量由原来的“<270mg/m3”修改为“不大于50mg/kg”(见表1,2003版的第4章); ———蒸发残留物由原来的“不大于0.05mL/100mL”修改为“不大于60mg/kg”(见表1,2003版的第4章); ———密度测定温度由原来的“20℃”修改为“15℃”(见表1,2003版的第4章); ———蒸气压测定温度由原来的“37.8℃”修改为“40℃”(见表1,2003版的第4章); ———增加了对马达法辛烷值的技术要求(见表1); ———根据达到最低蒸气压150kPa时的温度,划分了产品级别(见表1); ———增加了液化石油气马达法辛烷值的计算方法、液化石油气绝对蒸气压和表压的测定方法及计算方法、不同牌号液化石油气对应40℃时的蒸气压限值以及液化石油气的气味检测方法(见附录)。 本标准结合我国车用液化石油气资源、车辆使用特点和现状,修改采用欧盟标准EN589:2008《车用液化石油气》。本标准EN589:2008标准的主要技术差异及原因如下: ———部分规范性引用文件采用我国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见第2章); ———增加了C5及以上组分含量不大于2.0%(质量分数)的规定(见表1); ———增加了检验规则和安全等章节的内容(见第5章~第7章); ———增加了液化石油气蒸气压测定法(LPG法)(见附录B); ———增加了液化石油气绝对蒸气压和表压计算方法的内容(见附录C); ———为便于用户识别,将产品级别名称由A、B、C、D、E调整为-10号、-5号、0号、10号、20号 (见第3章、表1、附录D); ———按照我国标准编写的规定,对章条顺序进行了适当的修改。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0)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0/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吉林大学、龙井众诚能源发展有限公司、长春汽车燃气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斌、张震、段伟、吴明清、李君、殷乃勋、李强、高莹、刘蜀敏、赵丽萍、严明。 本标准于2003年5月首次发布,本次修订为第一次修订。 |
标准目录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分类和标记 2 4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2 5 检验规则 3 6 标志、储存和运输 4 7 安全和健康 4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液化石油气马达法辛烷值的计算方法 5 附录B(规范性附录) 液化石油气蒸气压测定法(LPG法) 6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液化石油气绝对蒸气压和表压的计算方法 12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不同牌号液化石油气对应40℃时的蒸气压限值 14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液化石油气的气味检测方法 15 |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