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起重机 载荷与载荷组合的设计原则 第1部分:总则

Cranes - Design principles for loads and load combinations - Part 1: General
标准号:GB/T 22437.1-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22437.1-2008
发布时间:2008-10-22
实施时间:2009-05-01
首发日期:2008-10-22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徐格宁
作废日期:2018-12-01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起重机械
ICS分类:起重机
提出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起草单位:太原科技大学
归口单位: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27)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标准简介
GB/T 22437的本部分规定了各种载荷计算的通用方法和选择载荷组合的一般原则,其目的是为了验证GB/T 22437.1所定义的各类起重机金属结构及机械零部件的承载能力。本方法以刚体动力分析及弹性静力分析为基础,但也允许使用经理论和实践证明具有相同效能的、更先进的(计算或试验)方法估算载荷与载荷组合的效应和动力载荷系数值。本部分有两种不同用途:a)为不同类型起重机械制定更专用的标准,提供参数值的通用形式、内容及范围。b)在设计者、制造者与购买者之间为没有专用标准的起重机械就载荷与载荷组合达成协议提供一个框架。当本部分应用于相同工作和环境条件下的不同类型起重机时,应探寻引起失效的等效应力。
标准摘要
GB/T22437《起重机 载荷与载荷组合的设计原则》分为5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 ———第3部分:塔式起重机; ———第4部分:臂架起重机; ———第5部分:桥式和门式起重机。 本部分为GB/T22437的第1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SO8686?1:1989《起重机 载荷与载荷组合的设计原则 第1 部分:总则》(英文版)。 本部分根据ISO8686?1:1989重新起草,有关技术性差异已编入正文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 本部分与ISO8686?1:1989的主要技术性差异为: ———给出了高危险度系数的具体数值。 ———将载荷与载荷组合表3中A3、B3组合的第2行的“—”改为“1”。 ———将载荷与载荷组合表3中C3组合的第7行由原来的“—”改为“1”。 ———将载荷与载荷组合表3中A4、B4组合的第4行“—”与第5行“?5”位置调换,改成第4行“?5”与第5行“—”。 ———将载荷与载荷组合表3 中第20 行的γmA、γmB、γmC统一改为γm,附录B 表B.1 中的γm 值由1.10、1.05、1.00统一改为1.10。 ———对ISO8686?1:1989中引用的其他国际标准,用已被采用为我国的标准代替对应的国际标准,其余未被采用为我国标准的国际标准均被直接引用。为了便于使用,本部分还作了以下编辑性修改: ———“ISO8686的本部分”—词改为“GB/T22437的本部分”; ———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删除了国际标准的前言; ———将正文与附录中的公式进行了统一编号; ———增加了参考文献; ———对ISO8686-1:1989中的质量,抗倾覆力矩,图D.4b)中字符犺G 以及系数? 未列入表B.1等进行了调整。 本部分的附录A 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附录D、附录E 和附录F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7)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太原科技大学。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徐格宁。 本部分为首次制定 |
标准目录
前言Ⅰ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符号1 5 总则2 6 载荷与适用系数3 7 载荷组合的选择原则10 附录A(规范性附录)许用应力法和极限状态法的应用13 附录B(规范性附录)系数γf、γm、γp 和γn 值15 附录C(资料性附录)对系数?犻应用的一般注释16 附录D(资料性附录)在轨道上运行的起重机械估算系数?4 值的模型示例17 附录E(资料性附录)确定由加速度产生的载荷示例20 附录F(资料性附录)偏斜引起的载荷(水平侧向力)分析方法示例27 参考文献30 |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