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lectro-hydraulic servo universal testing machines
标准号:GB/T 16826-2008
本标准代替GB/T16826—1997《电液式万能试验机》。 本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方法符合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规定。本标准规定了以液压为力源,采用电子测量和伺服控制技术测量力学性能参数的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的主参数系列、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与包装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金属、非金属材料的拉伸、压缩、弯曲和剪切等力学性能试验用的最大试验力不大于3000kN 的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以下简称试验机)。本标准也适用于电液伺服压力试验机。最大试验力大于3000kN 的试验机也可参照使用。 本标准与GB/T16826—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名称;———扩大了范围,最大容量从2000kN 增加到3000kN(1997年版的第3章;本版的第1章);———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引用了GB/T22066—2008,修改了引用文件的导语,并且所有的引用文件都更新到最新版本(1997年版的第2章;本版的第2章);———增加了对试验机术语和定义与符号的规定(本版的第3章);———取消“2级、3级”两个级别的试验机;修改了测力系统零点相对误差的技术指标和相应的计算方法(1997年版的4.2;本版的5.2);———增加了对钳口的硬度和弯曲压头及其支承硬度的要求(本版的5.3.3.4和5.3.5.4);———对于分挡的力的测量放大器,分挡数由原来的不得少于“三挡”,修改为不得少于“四挡”(1997年版的4.4.1.6;本版的5.4.1.6);———修改了测力系统零点漂移的技术指标和相应的计算方法;删除了标定值漂移的技术指标和相应的计算方法(1997年版的4.4.1.7和5.4.2;本版的5.4.1.7和6.4.2);———增加了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配用力传感器的要求(本版的5.4.1.9);———修改了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测力系统鉴别力阈的技术指标和相应的计算方法(1997 年版的4.4.3和5.4.5;本版的5.4.3和6.4.4);———修改了引伸计的各项技术指标和相应的计算方法,取消“2级”这一级别的引伸计(1997年版的4.5.2和5.5.2;本版的5.5.2和6.5);———试验机的应力速率和应变速率控制装置,由原来“根据需要配置”,修改成了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的“标准配置”,即:应力速率和应变速率控制功能已成为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应具有的功能”(1997年版的4.4.1.8;本版的5.6.1);———增加了对试验机的控制软件要具有“检验(或校准)功能”的要求(本版的5.6.4);———增加了对试验机配用的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进行评定的要求(本版的5.7);———增加了噪声修正值(本版的表9)。与本标准相关的金属力学试验方法国家标准主要有:———GB/T228《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32《金属材料 弯曲试验方法》;———GB/T7314《金属材料 室温压缩试验方法》
GB/T22137《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用阀门定位器》分为如下两部分: ---第1部分:气动输出阀门定位器性能评定方法; ---第2部分:气动输出智能阀门定位器性能评定方法。 本部分为GB/T22137的第2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IEC61514-2:2004《工业过程控制系统 第2部分:气动输出智能阀门定位器性能评定方法》(英文版)。 为便于使用,根据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对IEC61514:2000做了下列编译性修改: a) 删除了IEC61514-2:2004 的前言; b) 凡有IEC61514-2的地方改为GB/T22137.2; c) 本标准改为了本部分; d) 用小数点.代替作小数点的逗号,; e) 标准名称由《工业过程控制系统 第2部分:气动输出智能阀门定位器性能评定方法》改为《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用阀门定位器 第2部分:气动输出智能阀门定位器性能评定方法》。 本部分的附录A 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一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西南大学、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 本部分起草人:黄伟、周雪莲、何强、刘进、范铠、冯晓升。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
前言Ⅰ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与符号1 4 试验机主参数系列2 5 技术要求2 5.1 环境与工作条件2 5.2 试验机的分级2 5.3 加力系统3 5.4 测力系统3 5.5 变形测量系统4 5.6 控制系统5 5.7 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5 5.8 安全保护装置5 5.9 噪声5 5.10 耐运输颠簸性能6 5.11 电器设备6 5.12 其他要求6 6 检验方法6 6.1 检验条件6 6.2 检验用器具6 6.3 加力系统的检测6 6.4 测力系统的检测7 6.5 引伸计的检测8 6.6 控制系统的检测8 6.7 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评定8 6.8 安全保护装置的检测8 6.9 噪声的检测8 6.10 耐运输颠簸性能的试验8 6.11 电器设备的检查9 6.12 其他要求的检查9 7 检验规则9 8 标志与包装9 9 随行技术文件9 |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