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步数字体系(SDH)设备功能块特性

Characteristics of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SDH) equipment functional blocks
标准号:GB/T 16712-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16712-2008
发布时间:2008-10-07
实施时间:2009-04-01
首发日期:1996-12-26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何岩、吕建新、张继军、殷燕芬、刘红捷、汪俊芳、李滔、尚强、孟湘、张艳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光通信设备
ICS分类:传输系统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起草单位: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归口单位: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代替GB/T 16712-1996《同步数字体系(SDH)复用设备技术要求》。本标准规定了同步数字体系(SDH)设备的功能块特性。在本标准中的功能性定义适用于SDH的用户网络接口(UNI)和网络节点接口(NNI)。本标准适用于传送网体系设备,并非在本标准中定义的所有功能块对每种应用都是必要的。可以选择本标准中功能块的不同子集,根据本标准给出的组合规则,以不同的方式组合提供不同的设备功能。网络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可以选择为实现某种应用而选择需要哪些功能。本标准适用于公用电信网中使用的SDH系统,专用电信网中的类似系统亦可参照使用。本标准与GB/T 16712-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名称为“同步数字体系(SDH)设备功能块特性”;——增加了ITU-T G.783中相应的复用段保护协议、命令和倒换操作。
标准摘要
本标准对应于ITU-T G.783:2006《同步数字体系(SDH)设备功能块的特性》。本标准与ITU-TG.783:2006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主要差异如下: ---重新编排了ITU-T G.783的相关内容。考虑到本标准主要是描述复用设备的功能,略去了ITU-T G.783中有关指针检测算法附录I。 ---鉴于我国SDH 复用结构采用AU4路径和仅设2M、34M 以及140M 三种支路接口,本标准没有选择与上述路径和支路接口无关的容器、虚容器等内容。 本标准代替GB/T16712-1996《同步数字体系(SDH)复用设备技术要求》。 本标准与GB/T16712-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为同步数字体系(SDH)设备功能块特性; ---增加了ITUT G.783中相应的复用段保护协议、命令和倒换操作。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和附录G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起草人:何岩、吕建新、张继军、殷燕芬、刘红捷、汪俊芳、李滔、尚强、孟湘、张艳。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6712-1996。 |
标准目录
前言Ⅰ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缩略语10 5 描述约定17 6 监视17 7 穿过XXX_MP参考点的信息流(XXX_MI) 19 8 通用处理19 9 STM-N 物理段层(N=1,4,16,64,256) 23 10 STM-N 再生段层(N=1,4,16,64,256) 33 11 STM-N 复用段层(N=1,4,16,64,256) 48 12 VC-n通道(Sn)层(n=4X,4,3X,3) 82 13 VC-m 通道(Sm)层(m=12) 148 14 定时功能194 15 抖动和漂移规范195 16 开销接入功能(OHA) 205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F1字节用法示例206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数据通信通路(DCC) 207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STM-16再生器功能模型208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STM-N 透明再生器209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SDH 设备CID 防卫度的验证210 附录F (规范性附录) 增强的远端缺陷指示操作212 附录G (规范性附录) STM64再生器抖动累积分析和假设参考模型(HRM) 213 |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