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寰标网! 客服QQ:772084082 加入会员

工业用环氧氯丙烷 已作废

Epichlorohydrin for industrial use

标准号:GB/T 13097-2007

获取原文 如何获取原文?问客服 获取原文,即可享受本标准状态变更提醒服务!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13097-2007
发布时间:2007-10-17
实施时间:2008-02-01
首发日期:1991-07-15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唐光斌、郭娟、周建宏、王新龙、刘清福、刘艳娟、邵月庆、翟怀吉
作废日期:2016-07-01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一般有机化工原料
ICS分类:卤代烃
提出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起草单位:中国石化巴陵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机分会(SAC/TC 63/SC 2)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用环氧氯丙烷(英文缩写ECH)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安全等。本标准适用于由丙烯经高温氯化/氯醇法或醋酸丙烯酯法而制得的工业用环氧氯丙烷的生产、检验和销售。

标准摘要

本标准修改采用前苏联国家标准ГОСТ12844:1974《工业环氧氯丙烷 技术条件》(俄文版,含1989年修改通知单,以下简称ГОСТ标准)。
本标准根据ГОСТ标准重新起草。在附录A 中列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ГОСТ 标准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
考虑到我国国情,在采用ГОСТ 标准时,本标准做了一些修改,本标准与ГОСТ 标准的主要差异如下:
---未设置有机氯化物杂质总量项目。这是为了使项目设置更加合理;
---增加色度项目(本标准的4.2)。这样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控制;
---优等品指标与ГОСТ标准优级比较:环氧氯丙烷的质量分数由≥99.5%修改为≥99.90%,水分指标由≤0.1% 修改为≤0.02%,密度指标由(1.179~1.181)g/cm3 修改为(1.180~1.183)g/cm3(本标准的3.2),这是为了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和符合我国产品质量实际情况而确定的;
---环氧氯丙烷含量的试验方法,由容量法修改为气相色谱法(本标准的4.4)。这是为了减少操作程序、提高分析效率和分析精度;
---色度和水分的试验方法采用了产品试验方法国家标准(本标准的4.2和4.3)。
本标准代替GB/T13097-1991《工业环氧氯丙烷》。
本标准与GB/T13097-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色度指标一等品和合格品分别由≤25号和≤40号修改为≤20号和≤25号(1991年版的3.2,本版的3.2);水分指标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分别由≤0.1%、≤0.3% 和≤0.5% 修改为≤0.020%、≤0.060% 和≤0.10%;环氧氯丙烷含量指标分别由≥99.5%、≥98.0% 和≥96.5%修改为≥99.90%、≥99.50%和≥99.00%,密度合格品指标由(1.179~1.186)g/cm3修改为(1.179~1.184)g/cm3(1991年版的3.2,本版的3.2);
---增加了外观的试验方法(见4.1);
---水分的试验方法由气相色谱法修改为卡尔·费休库仑法或卡尔·费休直接电量法(1991年版的4.2,本版的4.3);
---环氧氯丙烷含量的试验方法中增加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见4.4)。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机分会(SAC/TC63/SC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化巴陵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天津渤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光斌、郭娟、周建宏、王新龙、刘清福、刘艳娟、邵月庆、翟怀吉。
本标准于1991年首次发布。

替代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引用标准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本标准相关公告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采标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