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寰标网! 客服QQ:772084082 加入会员

声学 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声强法测量 第3部分:低频段的实验室测量 现行

Acoustics—Measurement of sound insulation in buildings and of building elements using sound intensity—Part 3:Laboratory measurements at low frequencies

标准号:GB/T 31004.3-2014

获取原文 如何获取原文?问客服 获取原文,即可享受本标准状态变更提醒服务!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31004.3-2014
发布时间:2014-09-03
实施时间:2015-02-01
首发日期: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赵越喆、吴硕贤、蔡阳生、孙海涛、谭华、吕亚东、刘碧龙、李家泉、黄威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声学计量
ICS分类:声学和声学测量
提出单位:中国科学院
起草单位: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云南省设计院、无锡吉兴汽车声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

标准简介

1.1 概述GB/T31004的本部分规定了采用声强法测量建筑构件低频段隔声量和构件规范化声级差的方法。在典型的测试设施中,本方法的复现性明显优于 GB/T19889.3、GB/T19889.10及 GB/T31004.1方法。测试结果更加独立于实验室房间的尺寸且更接近在房间容积大于300m3 时的测量值。本部分标准可应用于50Hz~160Hz的频率范围,但主要应用于50Hz~80Hz的频率范围。注:对于表面具有厚度较大的多孔吸声面层的建筑构件,推荐的频率范围为50Hz~80Hz。本部分与 GB/T31004.1之间的主要差别在于:a) 对声源室声压级的测量是在靠近测试构件的表面进行的;b) 接收室正对建筑构件的表面是强吸声的,这可使该房间形成一个声波导管,在最低截止频率以上具有若干个交叉模式的传播。采用本部分方法测量的结果可与采用 GB/T19889.3及 GB/T31004.1的测量结果相结合以便获得从50Hz~5000Hz频率范围的测量数据。1.2 准确度在所有频段上,声强法的复现性估计可等同于或优于采用 GB/T19889.3—2005方法在100Hz时的复现性。采用本部分的测量数据与采用 GB/T19889.3—2005的测量数据的若干比较,在附录 B中给出。

标准摘要

GB/T31004《声学 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声强法测量》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1部分:实验室测量;
———第2部分:现场测量;
———第3部分:低频段的实验室测量。
本部分为 GB/T31004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 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15186-3:2002《声学 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声强法测量 第3部分:低频段的实验室测量》。
与本部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15173—2010 电声学 声校准器 (IEC60942:2003,IDT);
———GB/T16404—1996 声学 声强法测定噪声源的声功率级 第1部分:离散点上的测量(eqvISO9614-1:1993)。
本部分由中国科学院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云南省设计院、无锡吉兴汽车声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赵越喆、吴硕贤、蔡阳生、孙海涛、谭华、吕亚东、刘碧龙、李家泉、黄威。

替代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引用标准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本标准相关公告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采标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