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表面化学分析 分析样品的制备和安装方法指南

Surface chemical analysis—Guidelines for preparation and mounting of specimens for analysis
标准号:GB/T 30815-2014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30815-2014
发布时间:2014-06-24
实施时间:2015-02-01
首发日期: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王水菊、时海燕、李展平、姚文清、岑丹霞、刘芬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ICS分类:化学分析
提出单位: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8)
起草单位:厦门爱劳德光电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归口单位: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8)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提供了表面化学分析样品安装和表面处理方法的指导。目的是帮助分析人员理解在使用俄歇电子能谱、二次离子质谱和 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面分析技术进行分析时,所必需的专门样品处理条件。
标准摘要
本标准按照 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18116:2005《表面化学分析 分析样品的制备和安装方法指南》。 与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22461—2008 表面化学分析 词汇(ISO18115:2001,IDT) 本标准由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8)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厦门爱劳德光电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水菊、时海燕、李展平、姚文清、岑丹霞、刘芬。 |
标准目录
前言 Ⅲ 引言 Ⅳ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符号和缩略语 1 5 一般要求 1 6 样品的视检 1 7 样品注意事项 2 7.1 样品的来历 2 7.2 探测的信息 2 7.3 已使用其他分析技术分析过的样品 2 8 样品污染的来源 2 8.1 工具、手套、固定物和类似的材料 2 8.2 暴露于气体 3 8.3 暴露于仪器真空 3 8.4 暴露于电子、离子或 X射线 3 8.5 分析室的污染 3 9 样品的保存和传递 3 9.1 保存时间 3 9.2 保存容器 4 9.3 温度和湿度 4 9.4 样品传递 4 10 样品安装步骤 4 10.1 常规步骤 4 10.2 粉末和微粒 4 10.3 线、纤维和细丝 5 10.4 支架固定 5 10.5 减小分析过程的热损伤 5 11 减小样品荷电的方法 5 11.1 概述 5 11.2 导电掩膜、栅网、包裹或镀膜 5 11.3 中和枪 6 11.4 电子束和离子束 6 12 样品制备技术 6 1 概述 6 12.2 机械分离 6 12.3 减薄与去除 6 12.4 基材的去除 7 12.5 切片技术 7 12.6 覆盖层的生长 8 12.7 溶剂 8 12.8 化学刻蚀 8 12.9 离子溅射 8 12.10 等离子刻蚀 9 12.11 加热 9 12.12 紫外线照射 10 13 断裂、解理和划刻 10 13.1 断裂 10 13.2 解理 10 13.3 划刻 10 14 特殊的样品处理技术 11 14.1 放气样品的预抽真空 11 14.2 粘性液体 11 14.3 溶质余渣 11 参考文献 12 |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