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摩托车轮胎性能试验方法

Test methods for verifying capabilities of motorcycle tyres
标准号:GB/T 13203-2014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13203-2014
发布时间:2014-07-24
实施时间:2015-03-01
首发日期: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陈秋发、赵艳芬、张垂和、张永承、叶繁、黄耀民、朱泓锁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轮胎
ICS分类:道路车辆轮胎
提出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起草单位:广州橡胶工业制品研究所有限公司、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广州钻石车胎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轮胎轮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检验摩托车轮胎性能试验用术语和定义、试验设备与精度、试验方法、判定规则和试验报告。本标准包括摩托车轮胎的强度性能试验方法、耐久性能试验方法、高速性能试验方法和离心胀大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新的摩托车充气轮胎。本标准中的高速性能试验方法不适用于最高速度能力低于100km/h的摩托车充气轮胎。本标准中的离心胀大试验方法仅适用于速度符号 P级(最高速度能力为150km/h)及以上的摩托车充气轮胎
标准摘要
本标准按照 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GB/T13203—2007《摩托车轮胎性能试验方法》,与 GB/T13203—2007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离心胀大试验方法[见第1章、4.4、5.1c)、5.5、6.4、7.4和附录 C、附录 D]; ———修改了高速性能试验方法的适用范围,最高速度能力由原低于130km/h改为低于100km/h的摩托车轮胎不适用(见第1章,2007年版的第1章); ———增加了试验转鼓“径向跳动≤0.25mm”的规定(见4.1.2); ———修改了强度试验机用压头端部直径公差,由±0.6mm 改为±0.2mm(见4.2.1,2007年版的4.2.1); ———增加了试验方法的通则(见5.1); ———删除了轮胎破坏能取所测各试验点破坏能的算术平均值的规定(见2007年版的5.1.2.8),并对相应的判定规则和试验报告内容作了修改[见6.1、7.1e),2007年版的6.1、7.1e)]; ———增加了使用可自动计算破坏能的装置时的有关补充规定(见5.2.2.8); ———增加了高速试验中对J、L级的试验条件(见5.4); ———对强度试验的报告内容,增加了采用自动计算装置时的注明要求[见7.1g)]; ———对耐久试验的报告内容,修改了试验中记录不变参数和变化参数的表述要求[见7.2e),2007年版的7.2e)]; ———对高速试验的报告内容,修改了试验中记录不变参数和变化参数的表述要求[见7.3e),2007年版的7.3e)]。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10231:2003《摩托车轮胎 检验轮胎性能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与ISO10231:2003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附录 A 列出了本标准与ISO10231:2003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本标准与ISO10231:2003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的垂直单线(|)进行了标示,附录 B给出了相应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 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改变了ISO10231:2003的标准名称。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轮胎轮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州橡胶工业制品研究所有限公司、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广州钻石车胎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秋发、赵艳芬、张垂和、张永承、叶繁、黄耀民、朱泓锁。GB/T13203于1991年首次发布,2007年第一次修订时将 GB/T13203—1991《摩托车轮胎强度性能试验方法》、GB/T13204—2002《摩托车轮胎高速性能试验方法 转鼓法》(代替 GB/T13204—1991)及 GB/T13205—1991《摩托车轮胎耐久性能试验方法 转鼓法》合并;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