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3405-2011
发布时间:2011-07-29
实施时间:2011-10-01
首发日期:1982-12-30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于宏敏、陈德民、陈慧丽、张克铨、陈欢、邵明智、石英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ICS分类:芳香烃
提出单位: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0)
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化分公司石油二厂、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80/SC 1)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80/SC 1)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苯的产品分类、要求和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贮存和安全。本标准适用于用作有机合成或其他化工原料的石油苯-535和石油苯-545。
标准摘要
本标准修改采用ASTM D2359-07《精炼苯-535的标准规范》和ASTM D4734-07《精炼苯-545的 标准规范》。 本标准根据ASTM D2359-07《精炼苯-535的标准规范》和ASTM D4734-07《精炼苯-545的标准 规范》重新起草制定。 本标准与ASTM D2359-07相比,有以下主要差异: ———删除第1章范围1.1本规格涉及精炼苯-535。原因:本标准的适用范围不限于精炼苯-535; ———删除第1章范围1.2下述说明涉及本标准中的所有规格极限。原因:目前各级标准的编写和 检测结果的判定均遵守GB/T1250—1989的有关规定,不必在标准中单独列出; ———删除第1章范围1.3以SI单位制表示的值被认为是标准的,括号内给出的值仅提供参考。原 因:不必在标准中单独列出; ———删除第1章范围1.4参考最近的OSHA 规则,供应商提供的原料安全数据书,本规格运用到 的所有材料的当地规则。原因:已增加第7章安全及参考文献; ———第2 章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GB190,GB/T511,GB/T1816,GB/T2012,GB/T2013, GB/T3143,GB/T 3145,GB/T 4756,GB 13690,SH 0164,SH/T 0246,SH/T 0253, SH/T0604,SH/T0630,SH/T0657,SH/T0689,SH/T1551,SH/T1767。原因:增加检验 项目和第6章; ———删除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的ASTM E29《在按规格进行测定的检验数据中使用有效数字 的实施规则》。原因:目前各级标准的编写和检测结果的判定均遵守GB/T1250—1989的有 关规定; ———删除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的OSHA 规定,29CFR(美国联邦法规),1910,1000 节和 1910,1200节。原因:已增加第7章安全及参考文献; ———增加第3章产品分类。原因:增加一个品种; ———第3章性质修改为第4章要求和试验方法。原因:章编号顺延; ———增加一个品种(石油苯-545)的各项指标及相应的试验方法。原因:产品除用作基本有机合成 外,还用作其他化工原料。因此在石油苯-535基础上增加一个品种石油苯-545; ———石油苯-535总硫含量由按需项目修改为指标不大于2mg/kg,原因:更加严格控制产品质量; ———石油苯-535噻吩由不大于1mg/kg修改为报告,原因:产品质量保证; ———石油苯-535酸洗比色指标由通过1修改为酸层颜色不深于1000mL稀酸中含0.20g重铬酸 钾的标准溶液,原因:与采用的检验方法相应; ———石油苯-535增加中性试验指标。原因:更加严格控制产品质量; ———石油苯-535增加密度项目,原因:满足计量需要; ———删除第5章关键词,增加第5章检验规则,原因:根据本标准应用的需要; ———增加5.1出厂检验。原因:根据本标准应用的需要; ———增加5.2组批。原因:根据本标准应用的需要; ———增加5.4判定。原因:根据本标准应用的需要; ———增加5.5复验。原因:根据本标准应用的需要; ———增加第6章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原因:根据本标准应用的需要; ———增加第7章安全。原因:石油苯属危险化学品第3类易燃液体和第6类有毒品。 Ⅰ GB/T3405—2011 本标准与ASTM D4734-07相比,有下列主要差异: ———删除第1章范围1.1本规格涉及精制苯-545。原因:本标准的适用范围不限于精制苯-545; ———删除第1章范围1.2下述说明涉及本标准中的所有规格极限。原因:目前各级标准的编写和 检测结果的判定均遵守GB/T1250—1989的有关规定,不必在标准中单独列出; ———删除第1章范围1.3以SI单位制表示的值被认为是标准的,括号内给出的值仅提供参考。原因:不必在标准中单独列出; ———删除第1章范围1.4参考最近的OSHA 规则,供应商提供的原料安全数据书,本规格运用到的所有材料的当地规则。原因:已增加第7章安全及参考文献; ———删除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的ASTM E29《在按规格进行测定的检验数据中使用有效数字的实施规则》。原因:目前各级标准的编写和检测结果的判定均遵守GB/T1250—1989的有关规定; ———删除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的OSHA 规定,29CFR(美国联邦法规),1910,1000 节和1910,1200节。原因:已增加第7章安全及参考文献; ———第2 章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GB190,GB/T511,GB/T1816,GB/T2012,GB/T2013,GB/T3143,GB/T 3145,GB/T 4756,GB 13690,SH 0164,SH/T 0246,SH/T 0253,SH/T0604,SH/T0630,SH/T0657,SH/T0689,SH/T1551,SH/T1767。原因:增加检验项目和第6章; ———增加第3章产品分类。原因:增加一个品种; ———第3章性质修改为第4章要求和试验方法。原因:章编号顺延; ———增加一个品种(石油苯-535)的各项指标及相应的试验方法。原因:石油苯除用作化工原料外,还用作基本有机合成。因此在石油苯-545基础上增加一个品种石油苯-535; ———石油苯-545酸洗比色指标由通过1修改为酸层颜色不深于1000mL稀酸中含0.20g重铬酸钾的标准溶液,原因:与采用的检验方法相应; ———石油苯-545增加中性试验指标。原因:更加严格控制产品质量; ———石油苯-545增加密度项目,原因:满足计量需要; ———删除第5章关键词,增加第5章检验规则,原因:根据本标准应用的需要; ———增加5.1出厂检验。原因:根据本标准应用的需要; ———增加5.2组批。原因:根据本标准应用的需要; ———增加5.4判定。原因:根据本标准应用的需要; ———增加5.5复验。原因:根据本标准应用的需要; ———增加第6章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原因:根据本标准应用的需要; ———增加第7章安全。原因:石油苯属危险化学品第3类易燃液体和第6类有毒品。 本标准与ASTM D2359-07和ASTM D4734-07结构差异参见附录A。 本标准代替GB3405—1989《石油苯》。 本标准与GB3405—1989相比的主要变化: ———本标准由强制性改为推荐性; ———取消合格品指标(见第4章表1,1989年版的3.2); ———本标准中石油苯-545代替原标准中优级品,增加纯度、甲苯、非芳烃、噻吩、溴指数指标;增加氮含量、水含量、1,4-二氧己烷项目;结晶点(干基)指标由不低于5.40 ℃ 修改为不低于5.45℃;总硫含量指标由不大于2mg/kg修改为不大于1mg/kg;密度由指标范围878~881(kg/m3)修改为报告;删除馏程范围指标、蒸发残余物指标(见第4章表1,1989年版的3.2); ———本标准中石油苯-535相当于原标准中一级品,增加纯度、甲苯、非芳烃指标;增加噻吩、氮含量、水含量、1,4-二氧己烷项目;密度由指标范围876~881(kg/m3)修改为报告;删除馏程范围Ⅱ GB/T3405—2011 指标、蒸发残余物指标(见第4章表1,1989年版的3.2); ———增加检验规则(见第5章); ———增加安全要求(见第7章); ———增加附录A。 本标准的附录A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0)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0/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化分公司石油二厂、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宏敏、陈德民、陈慧丽、张克铨、陈欢、邵明智、石英。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3405—1982,1989年确认版本为GB3405—1989。 |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