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proof and the comparative tracking indices of solid insulating materials
标准号:GB/T 4207-2012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4207-2012
发布时间:2012-12-31
实施时间:2013-06-01
首发日期:1984-03-19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王先锋、陈俞蕙、黄曼雪、刘亚丽、白莹杰、郭丽平、赵婕、刘志远、魏景生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电工绝缘材料及其制品
ICS分类:其他绝缘材料
提出单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起草单位: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深圳标准技术研究院、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山东齐鲁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电气绝缘材料与绝缘系统评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绝缘材料耐电痕化和相比电痕化指数的测量方法,适用于设备元件和盘状材料使用交变电压的场合。本标准规定了按要求进行蚀损的测量。注1:耐电痕化指数对于材料和制造部分的质量控制作为一种可接受判断标准和一种方法。相比电痕化指数主要用作材料基本特性和性能比较。试验结果不能直接用于估计电气设备设计时安全爬电距离。注2:通过本实验,可以鉴别用于潮湿环境下工作电气设备上的原材料耐电痕化性能是差、一般还是优良。为评定户外使用材料的性能,要求采用更严酷的长期试验,采用较高电压和大量试样(见IEC60587斜板试验),其他试验方法如斜板法可从本标准给出的滴定试验按不同顺序排列材料。
标准摘要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4207—2003《固体绝缘材料在潮湿条件下相比电痕化指数和耐电痕化指数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与GB/T4207—200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a) 标准名称删除了“在潮湿条件下”; b) 在范围中删除了“电压最高达600V”; c) 增加了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和第4章“原理”; d) 在术语和定义中增加了“电痕化失效”、“空气电弧”、“持续燃烧”的定义(见3.2、3.4、3.6); e) 本标准中规定了厚度应为3mm 或更厚,最大厚度为10mm,前版中规定厚度应大于或等于3mm,前后版中均规定了小于3mm 的试样应叠起来做实验; f) 本标准中推荐试样平面尺寸应小于20mm×20mm,15mm×15mm 也可采纳,前版中规定不小于15mm×15mm(见第5章,2003版的第3章); g) 本标准中规定了铂电极的最小纯度为99%,并对电极斜面的刃规定近似为平面,约0.01mm~0.1mm 宽(见7.1); h) 电源功率由前版本不小于0.5kVA 改为不小于0.6kVA(见7.2,2003版的5.2); i) 本标准中规定了“短路电流值的测量装置最大误差为±3%”(见7.2); j) 将前版本中“过电流继电器应在0.5A 或更大的电流持续2s时动作”修改为“当电流有效值为0.50A,其相对公差为±10%,持续2.00s,其相对公差为±10%时,过电流装置应动作。”(见7.2,2003版的5.2); k) 本标准对分析级无水氯化铵的纯度规定“不小于99.8%”,去离子水的电导率不超过“1ms/m”; l) 溶液B电阻率,前版本为(1.70±0.05)Ω·m,本标准为(1.98±0.05)Ω·m(见7.3 ,2003版的5.4); m) 本标准对空气速度有规定(见7.6); n) CTI试验时,如果材料性能未知,本标准推荐开始电压为350V(前版为300V)(见11.2,2003版的6.2); o) 本标准在CTI试验时推荐先测100滴后测50滴,与前版要求相反(见11.1,2003版的6.2); p) 本标准与前版本章节对应关系见附录NA。 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EC60112:2009(第4.1版)《固体绝缘材料耐电痕化指数和相比电痕化指数的测定方法》。 与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16499—2008安全出版物的编写及基础安全出版物和多专业共用安全出版物的应用导则(IEC104导则:1997,NEQ) 与IEC60112:2009(第4.1版)相比,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NA,列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GB/T4207—2003 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气绝缘材料与绝缘系统评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0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深圳标准技术研究院、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山东齐鲁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先锋、陈俞蕙、黄曼雪、刘亚丽、白莹杰、郭丽平、赵婕、刘志远、魏景生。 本标准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4207—1984、GB/T4207—2003。 |
标准目录
前言 Ⅰ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原理 2 5 试样 2 6 试样条件处理 3 6.1 环境条件 3 6.2 试样表面状态 3 7 试验设备 3 7.1 电极 3 7.2 试验电路 4 7.3 试验溶液 4 7.4 滴液装置 4 7.5 试样支撑台 4 7.6 电极装置安装 4 8 基本试验程序 5 8.1 概述 5 8.2 准备 5 8.3 试验程序 5 9 蚀损的测定 5 10 耐电痕化指数测量(PTI) 6 10.1 程序 6 10.2 报告 6 11 相比电痕化指数测量(CTI) 6 11.1 概述 6 11.2 100滴点测量 7 11.3 测量经受50滴液滴浸大电压 7 11.4 报告 8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应考虑的因素清单 11 附录B(资料性附录) 电极材料选择 12 附录NA (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章条编号与GB/T4207-2003章条编号的对照 13 参考文献 15 |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