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标志用图形符号表示规则 第2部分:理解度测试方法

Rules for the presentation of graphical symbols for use on graphical signs—Part 2:Methods for testing comprehensibility
标准号:GB/T 16903.2-2013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16903.2-2013
发布时间:2013-07-19
实施时间:2013-11-30
首发日期: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邹传瑜、白殿一、陈永权、张亮、杨柞年
作废日期:2020-10-01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术语、符号
ICS分类:图形符号综合
提出单位:全国图形符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9)
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轻工业标准化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图形符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9)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全国图形符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9)
标准简介
GB/T16903的本部分规定了图形符号理解度的测试方法,包括:———测试图形符号方案传递预期信息的准确度时,使用的方法;———测试最易理解的图形符号方案时,使用的方法。编制本部分的目的是确保图形符号和图形标志易于理解,制定在没有补充文字(即说明性文字)时也能被使用者正确理解的图形符号。如果所制定的图形符号不能达到这一要求,图形符号可能需与补充文字同时使用(补充文字用潜在使用者的语言解释图形符号的含义)。
标准摘要
GB/T16903是《图形符号表示规则》系列国家标准之一。该系列国家标准的结构和名称如下: a) GB/T16900《图形符号表示规则 总则》。 b) GB/T16901《技术文件用图形符号表示规则》,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1部分:基本规则; ———第2部分:图形符号(包括基准符号库中的图形符号)的计算机电子文件格式规范及其交换要求; ———第3部分:连接点、网络的分类及其编码。 c) GB/T16902《设备用图形符号表示规则》,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1部分:原形符号; ———第2部分:箭头的形式和使用; ———第3部分:应用导则; ———第4部分:屏幕和显示器用图形符号(图标)的设计指南。 d) GB/T16903《标志用图形符号表示规则》,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1部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设计原则; ———第2部分:理解度测试方法; ———第3部分:感知性测试方法。 本部分是GB/T16903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16903.2—2008《标志用图形符号表示规则 第2 部分:测试程序》,与GB/T16903.2—2008的主要区别为: ———将标准名称更改为《标志用图形符号表示规则 第2部分:理解度测试方法》; ———按照ISO9186-1:2007重新进行了修订。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9186-1:2007《图形符号 测试方法 第1部分:理解度测试方法》。本部分与ISO9186-1:2007相比,存在如下技术性差异: ———用与国际标准没有一致性程度关系的GB/T15565(所有部分)代替了原国际标准中的ISO17724; ———用最新国际标准ISO9241-302、ISO9241-303、ISO9241-305、ISO9241-307、ISO9241-400、ISO9241-410、ISO/TS9241-411、ISO9241-420替代原国际标准中的ISO9241-3、ISO9241-4、ISO9241-8; ———由于我国并未建立图形符号注册制度,因此删去原国际标准中的相关文字,如第4章注4、第5章注1; ———将原标准对不同国家的测试要求改为对不同地区的测试要求,如5h)、6.3.1。 本部分还对ISO9186-1:2007做了如下编辑性修改: ———用国家标准中的图形符号代替原标准中的部分图形符号,如A.3。 本部分由全国图形符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9)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轻工业标准化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邹传瑜、白殿一、陈永权、张亮、杨柞年。 原标准于1990年首次发布(标准编号为:GB/T12103—1990),本次为第三次修订。 |
标准目录
前言 Ⅲ 引言 Ⅳ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总则 2 5 测试前需搜集的信息 2 6 理解度测试 3 6.1 通则 3 6.2 测试材料的准备 3 6.3 被试 5 6.4 被试在理解度测试中的任务 5 6.5 理解度测试结果分析 5 6.6 结果分类 5 6.7 分析回答的类别 6 6.8 结果的表示 6 6.9 综合不同地区的测试结果 7 6.10 确定最易理解的方案 7 7 评价测试 8 7.1 总则 8 7.2 测试材料的准备 8 7.3 被试 9 7.4 被试在评价测试中的任务 9 7.5 分析评价测试的结果 10 7.6 结果的表示 10 7.7 综合不同地区的测试结果 11 7.8 评价测试后选择理解度测试方案 11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理解度测试 12 附录B(规范性附录) 评价测试 17 参考文献 21 |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