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塑料 灰分的测定 第5部分:聚氯乙烯

Plastics—Determination of ash—Part 5:Poly (vinyl chloride)
标准号:GB/T 9345.5-2010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9345.5-2010
发布时间:2010-08-09
实施时间:2011-05-01
首发日期:1992-12-12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孙丽娟、陈沛云、杜凤梅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合成树脂、塑料
ICS分类:热塑性塑料
提出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起草单位:锦西化工研究院
归口单位: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聚氯乙烯树脂分会(SAC/TC 15/SC 7)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聚氯乙烯树脂分会(SAC/TC 15/SC 7)
标准简介
GB/T9345的本部分规定了三种测定聚氯乙烯灰分的方法。采用了GB/T9345.1中的通用步骤。方法A 用于测定灰分,方法B和C用于测定硫酸化灰分。三种方法都可应用于树脂、混合物和制成品。当存在含铅化合物时应采用方法B和C。
标准摘要
GB/T9345《塑料 灰分的测定》分为五个部分: ———第1部分:通用方法; ———第2部分:聚对苯二甲酸烷撑酯; ———第3部分:未增塑的乙酸纤维素; ———第4部分:聚酰胺; ———第5部分:聚氯乙烯。 本部分为GB/T9345的第5部分,对应于ISO3451-5:2002《塑料 灰分的测定 第5部分:聚氯乙烯》(英文版)。本部分等同采用ISO3451-5:2002。 为便于使用,本部分作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 “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GB/T9345”,把“ISO3451本部分”改成“GB/T9345的本部分”或“本部分”; b) 删除了ISO3451-5:2002的前言; c) 用我国的小数点符号“.”代替国际标准中的小数点符号“,”; d)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引用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我国标准。 本部分代替GB/T13453.3—1992《聚氯乙烯灰分和硫酸化灰分的测定》。 本部分与GB/T13453.3—1992主要差异为: ———增加了“前言”; ———增加了“警示语”;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本版的第2章); ———增加了一种灰分的测定方法:C法(本版的7.4); ———增加了“安全防护”(本版的第6章); ———增加了“测定次数”(本版的第8章); ———增加了“精密度和偏差”(本版的第10章); ———“试验报告”一章中增加了“试验所用方法、试料质量、试验日期、混合酸比例、灼烧3h质量不恒定”等内容(1992年版的第7章;本版的第11章); ———对“范围”进行了补充(见第1章); ———修改了灼烧温度(1992年版的5.1;本版的7.2.1); ———修改了用于测试的试料质量(1992年版的5.1;本版的7.1); ———修改了坩埚规格(1992年版的4.1;本版的5.1); ———修改了平行测定的偏差要求(1992年版的6.2;本版的第8章)。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聚氯乙烯树脂分会(SAC/TC15/SC7)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锦西化工研究院。 本部分起草人:孙丽娟、陈沛云、杜凤梅。 本部分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3453.3—1992。 请注意本部分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部分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