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raduation and test method for thermal insulating properties of doors and windows
标准号:GB/T 8484-2008
本标准代替GB/T8484—2002《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和GB/T16729—1997《建筑外门保温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外门、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外门、外窗(包括天窗)传热系数和抗结露因子的分级及检测。有保温要求的其他类型的建筑门、窗和玻璃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与GB/T8484—2002和GB/T16729—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影响建筑物室内环境质量的建筑外门窗抗结露因子检测内容;———明确了对于有保温要求的其他类型门、窗和玻璃可参照执行;———删除了热阻的定义;———增加了抗结露因子的定义;———增加了热流系数的定义;———增加了玻璃门的定义;———对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指标值进行调整、合并;———增加了玻璃门、外窗抗结露因子的分级规定;———增加了抗结露因子检测原理、检测装置与试件安装、检测程序的规定,以及抗结露因子CRF值的计算方法;———根据与建筑门窗能效标识相协调的原则,对检测装置的冷、热箱空气温度设定范围进行了修改;———增加了规范性附录“热流系数标定”(见附录A);———增加了规范性附录“抗结露因子试验测点布置”(见附录C);———增加了资料性附录“玻璃传热系数检测方法”供参考(参见附录E);———增加了资料性附录“窗框传热系数检测方法”供参考(参见附录F)。
本标准代替GB/T8484-2002《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和GB/T16729-1997《建筑外门保温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本标准与GB/T8484-2002和GB/T16729-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影响建筑物室内环境质量的建筑外门窗抗结露因子检测内容; ---明确了对于有保温要求的其他类型门、窗和玻璃可参照执行; ---删除了热阻的定义; ---增加了抗结露因子的定义; ---增加了热流系数的定义; ---增加了玻璃门的定义; ---对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指标值进行调整、合并; ---增加了玻璃门、外窗抗结露因子的分级规定; ---增加了抗结露因子检测原理、检测装置与试件安装、检测程序的规定,以及抗结露因子CRF 值的计算方法; ---根据与建筑门窗能效标识相协调的原则,对检测装置的冷、热箱空气温度设定范围进行了修改; ---增加了规范性附录热流系数标定(见附录A); ---增加了规范性附录抗结露因子试验测点布置(见附录C);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玻璃传热系数检测方法供参考(参见附录E);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窗框传热系数检测方法供参考(参见附录F)。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 和附录D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E 和附录F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制品与构配件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建筑门窗检测站、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泰诺风保泰(苏州)隔热材料有限公司、深圳南玻工程玻璃有限公司、福建省南平铝业有限公司、中信渤海铝业幕墙装饰有限公司、广东省东莞市坚朗五金制品有限公司、郑州中原应用技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江生罗克迪(上海)贸易有限公司、苏州罗普斯金铝业有限公司、北京新立基真空玻璃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市白云化工实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月莉、林波荣、杨仕超、刘明明、王万江、栾景阳、刘海波、施伯年、孙洪明、潘振、黄日勇、谢光宇、许武毅、杜万明、姜涤新、崔洪、江裕生、顾泰昌、蔡强、马跃、蒋毅、高汉民、班广生。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8484-1987、GB/T8484-2002; ---GB/T16729-1997。 |
前言Ⅲ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分级1 5 检测方法2 6 检测报告6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热流系数标定8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铜康铜热电偶的校验10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抗结露因子试验测点布置11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加权平均温度的计算13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玻璃传热系数的检测方法14 附录F (资料性附录) 窗框传热系数的检测方法17 |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