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卫星通信系统进网技术要求

Networking technical requirement for the Domestic(GSO/FSS)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标准号:GB/T 12364-2007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12364-2007
发布时间:2007-11-14
实施时间:2008-05-01
首发日期:1990-06-16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郭良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卫星通信设备
ICS分类:无线中继和固定卫星通信系统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归口单位: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通信)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通信卫星和地球站进入国内卫星通信系统及国内卫星通信系统进入国内通信网时所必须满足的一般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静止卫星轨道(GSO)卫星固定业务,适用于国内通信卫星和租用卫星转发器或波束组成的国内卫星通信系统。 本标准适用于S(M)CPC/PSK/FDMA、TDM/PSK/FDMA、TDMA、ATM、DVBs、DVB—RCS等多种调制和多址方式。
标准摘要
本标准是主要依据国家的通信技术政策,参考ITU-R 和IESS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GB/T12364-1990《国内卫星通信系统进网技术要求》进行修订的。1990年以来卫星通信发生了许多变化: 1) 通讯网主要从模拟转向数字化; 2) 频段主要使用C 频段转向C、Ku甚至Ka; 3) 出现了非静止卫星轨道通信系统。 为此,国际电信联盟对建议也做了许多修改和新规定。这次修订主要是引用2001 年度的ITUR中的建议S和SF等系列,查看了部分ITUR2004的建议、ITUT2001年度的无线电规则以及国内相关标准等,并结合国内使用的卫星系统,做了全面修改。主要修改如下: 4 系统可用频段章中修改了C 频段、增加了Ku和Ka频段的分配内容。 5 极化特性章中增加了Ku和Ka频段的极化内容。 6 通信卫星章中修改了C 频段、增加了Ku和Ka频段卫星的技术指标要求,按电联的新规定改写。 7 发射信号功率密度的限制章中按新的ITUR 标准进行了全面修改,频段扩展到40GHz。 8 地球站天线发射旁瓣包络特性设计指标限制章中按新的ITUR 标准进行了全面修改。 9 卫星网络间干扰量允许值章中按新的ITUR 标准规定增加了许多新的条款。 10 卫星通信系统与共用频带陆上微波接力系统和点到多点固定无线接入间的干扰量允许值章中增加了点到多点固定无线接入的规定。 11 在协调和干扰估算中使用的地球站天线接收参考辐射特性章中增加ITUR 中的新规定。 12 地球站互调、杂散、带外发射的限制章中部分内容做了修改,增加了Ku频段和数字信号的内容。 13 地球站章中增加了Ku频段和Ka频段的内容。 14 数字传输的假设参考数字通道是新增章节。 15 电路接口标准和数字网同步章中删去了部分模拟接口要求,增加了新业务的数字接口。 16 可用性章中增加了BISDN ATM 传输时可用性要求。 17 卫星电路在通信网中的应用章中增加了新业务的应用。 本标准代替GB/T12364-1990。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良。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发布情况为: ---GB/T12364-1990。 |
标准目录
前言Ⅲ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缩略语1 4 系统可用频段2 5 极化特性8 6 通信卫星9 7 发射信号功率密度的限制11 8 地球站发射天线旁瓣包络特性设计指标限制14 9 卫星网络间干扰量允许值15 10 卫星通信系统与共用频带陆上微波接力系统和点到多点固定无线接入间的干扰量允许值18 11 在协调和干扰估算中使用的地球站天线接收参考辐射特性19 12 地球站互调、杂散、带外发射的限制21 13 地球站22 14 数字传输的假设参考数字通道23 15 数字电路接口标准和数字网同步29 16 可用性32 17 卫星电路在通信网中的应用33 参考文献35 |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