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nalysis techniques for system reliability - Procedure for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
标准号:GB/T 7826-2012
本标准阐述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与失效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ailureModes,EffectsandCriticalityAnalysis,FMECA)程序,并为使应用该程序达到各种目标从以下几方面提供指南:———提供进行分析所必需的程序步骤;———确定合适的术语、假设、危害性度量和失效模式;———确定基本原则;———提供必要的表格形式的实例。鉴于FMECA 是FMEA 的扩展,用于FMEA 的所有定性分析,均适用于FMECA。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900.13—2008 电工术语 可信性与服务质量(IEC60050-191:1990,IDT)GB/T7829—2012 故障树分析(FTA)程序(IEC61025Ed.2:2006,IDT)IEC60300-3-1:2003 可信性管理 第三部分 第一章:可信性分析技术 应用指南 方法指南(Dependability management—Part3-1:Applicationguide—Analysistechniquesfordependability—Guideonmethodology)IEC61078 可信性分析技术 可靠性框图分析方法(Analysistechniquesfordependability—Reliabilityblockdiagrammethod)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7826—1987《系统可靠性分析技术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程序》。 本标准与GB/T7826—1987相比主要变化有: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了对IEC标准的引用; ———增加术语部分,对产品、失效、故障、失效严酷度等8个术语重新进行了定义和说明; ———引入严酷度等级的概念,对失效模式影响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增加FMEA 表格设计的概念,强调工作表的规划性,细化工作表表头,充实了可选的备注栏包含的内容,列出了分析的流程图; ———给出了失效模式影响严酷度(S)、失效模式发生度(O)、失效模式可探测度(D)的估计方法和风险优先数(RPN)的计算公式; ———增加“其他考虑因素”章节,说明了在分析时如何考虑共因失效、人的因素、软件缺陷、系统失效后果等; ———丰富了“应用”章节的内容,详细的阐述了FMEA 的重要性和灵活性;同时也阐述了与其他分析方法(如故障树分析,Faulttreeanalysis,FTA)的关系,指出了其缺陷和不足;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A 和附录B。 本标准等同采用IEC60812:2006《系统可靠性分析技术 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程序》。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工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维修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增照、李铁华、朱启新、古文刚、潘勇、来萍、崔晓英、庞富丽。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7826—1987。 Ⅲ GB/T7826—2012/IEC60812:2006 |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