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潜油电泵电缆系统的应用

Recommended practi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ical submersible cable system
标准号:GB/T 17389-2013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17389-2013
发布时间:2013-12-31
实施时间:2014-10-01
首发日期: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李斌、王道军、王维、史忠武、王兆兰、王鹏、郑贵、卢晓云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石油钻采设备与仪器
ICS分类:勘探和钻采设备
提出单位:全国石油钻采设备和工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96)
起草单位:大庆油田力神泵业有限公司、胜利油田胜利泵业有限责任公司、渤海石油装备中成机械制造分公司、国家电动潜油泵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归口单位:全国石油钻采设备和工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96)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全国石油钻采设备和工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96)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潜油电缆导体的结构形式和尺寸、潜油电缆绝缘层、护套、编制层和保护层、不锈钢带和合金钢带的应用和限制及电缆辅助设备和电缆的联接和端接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制造厂商、销售商及用户对潜油电缆尺寸、结构、材质及辅助设备的应用。
标准摘要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7389—1998《潜油电泵电缆系统的应用》,与GB/T17389—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ASTM A459、ASTM B3、ASTM B8、ASTM B33、IEEE1018、IEEE1019、NEMA WC-Code和NFPA70(见第2章); ———增加了“美国线规”、“载流量”和“电介质强度”等多个术语和定义(见3.1.1、3.1.2、3.1.6、3.1.8、3.1.23、3.1.26、3.1.30、3.1.32、3.1.34、3.1.35、3.1.38、3.1.39、3.3.4、3.3.6、3.3.7和3.3.9); ———将“乙丙烯单体”修改为“二元乙丙橡胶”(见3.1.13,1998年版的2.1.9); ———删除了“聚偏二氟乙烯”、“哈勒”和“哈伦”等术语和定义(1998年版的2.1.26、2.3.2和2.3.3); ———修订了GB/T17389—1998中“图2.5.1导体构造形式;修改了“导体构造形式和典型的电缆单元结构示意图”(见图1,1998年版的图2.5.1、图2.5.2、图2.5.3、图2.5.4、图2.5.5、图2.5.6、图2.5.7、图2.5.8和图2.5.9); ———增加了“电缆导体尺寸公制标准”和“电缆导体尺寸英制标准”(见表1和表2); ———删除了“电缆导体”中关于铝导体的叙述(1998年版的3.1.2、3.1.3和4.2.3); ———将“聚丙烯适应温度范围-10℃至96℃”修改为“聚丙烯适应温度范围-35 ℃至96 ℃”(见6.2.2,1998年版的4.2.2); ———将“……压紧多股导体的直径是同心多股绞合导体直径的98%,……”修改为“……压紧多股导体的直径是同心多股绞合导体直径的97%,……”(见5.2,1998年版的3.1.2); ———将“蒙乃尔带”修改为“不锈钢金属合金钢带”(见9.4,1998年版的7.4); ———增加了“电缆辅助设备”(见第10章); ———删除了“典型的现场可装式接头”、“典型的井口和封隔器接头”和“典型的电缆头”示意图(1998年版的图8.7.2、图8.7.3和图8.7.4); ———修改了“电缆选型时计算电流的基本方程”(见A.4,1998年版的A4); ———删除了“美国线规号公制尺寸”和“AISI316和AISI409不锈钢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1998年版的附录C和附录D)。 本标准采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APIRP11S5:2008《潜油电泵电缆系统应用推荐作法》(英文版)。 本标准与APIRP11S5:2008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删除了个别规范性引用文件; ———增加了“密耳”和“圆密耳”的定义。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还做了以下编辑性修改: ———增加了公制单位; ———删除了APIRP11S5:2008的“特别声明”、“前言”和“目录”; ———按照中文习惯对一些编排格式进行了修改。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钻采设备和工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6)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大庆油田力神泵业有限公司、胜利油田胜利泵业有限责任公司、渤海石油装备中成机械制造分公司、国家电动潜油泵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斌、王道军、王维、史忠武、王兆兰、王鹏、郑贵、卢晓云。 本标准所代替的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7389—1998。 |
标准目录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3.1 总则 1 3.2 温度 5 3.3 品牌 5 4 导体的构造形式和电缆的结构 5 4.1 范围 5 4.2 说明 6 5 电缆导体 7 5.1 说明 7 5.2 应用 8 5.3 限制 8 6 电缆绝缘系统 9 6.1 总则 9 6.2 热塑材料 9 6.3 热固材料 10 6.4 绝缘薄膜 10 6.5 挤制辅助绝缘 10 7 护套 11 7.1 说明 11 7.2 应用 11 7.3 限制 11 8 编织层和保护层 11 8.1 总则 11 8.2 编织层 12 8.3 阻挡带 12 8.4 挤制阻挡层 13 8.5 铅护套 13 8.6 衬垫材料 14 9 铠装 14 9.1 总则 14 9.2 镀锌钢带 15 9.3 不锈钢带 15 9.4 不锈钢金属合金钢带 16 10 电缆辅助设备 16 10.1 说明 16 10.2 井下监测传感器 16 10.3 回流继电器 16 10.4 电缆卡子 16 10.5 电缆下井导向系统 16 10.6 连续油管导向系统 17 11 联接和端接 17 11.1 总则 17 11.2 工厂修理 17 11.3 工厂单股导体加长工艺 17 11.4 联接 18 11.5 端接 19 11.6 典型的电缆连接 19 附录A(规范性附录) 电力费用分析 20 附录B(规范性附录) 电缆选择指南 21 参考文献 23 |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