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船舶黑色金属腐蚀层的电子探针分析方法

The analysis method of corrosive layer on ferrous metals of ship with EPMA
标准号:GB/T 17506-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17506-2008
发布时间:2008-06-16
实施时间:2009-03-01
首发日期:1998-10-16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张永辉、王春芬、张海峰、徐国照、高灵清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电化学、热化学、光学式分析仪器
ICS分类:有关化学分析方法的其他标准
提出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起草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船舶黑色金属材料海洋环境腐蚀层的电子探针分析的试样制备、标样选择、测量步骤和分析条件及分析结果处理。本标准适用于海洋环境下船舶黑色金属块状腐蚀试样的分析。对其他环境下的黑色金属材料腐蚀层的电子探针分析可参照执行。
标准摘要
本标准代替GB/T17360-1998《钢中低含量Si、Mn的电子探针定量分析方法》。 本标准与GB/T17360-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英文名称修改为QuantitativeanalysismethodoflowcontentSiand Mninsteelwithelec-tronprobemicroanalysis; ---将标准中的公式统一编号; ---在4.1句末加上或配有波谱仪的扫描电镜; ---在4.2和6.2中将样品改为试样; ---在5.1中对所用样品做了具体的要求,并去掉样品编号; ---在6.2的需达到分析部位无污染及其他缺陷前加上经抛光和清洗后,将无水酒精改为无水乙醇; ---在7.1.7和7.2.1中将背景改为背底; ---在7.2.2的a)句末加上见附录A; ---在7.2.2的c)中,标定曲线的覆盖范围,Si:0.4%~3.6%改为(0.40~4.51)%; ---在9.1中将3.6%改为4.51%; ---在10中将仪器出射角改为仪器检出角,并规范了实验报告的格式和内容; ---删去附录中的最后一段。 本标准的附录A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爱芹、尚玉华、徐乐英。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7360-1998。 |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