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寰标网! 客服QQ:772084082 加入会员

数控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 精度检验 现行

NC reciprocating traveling type wire electrical-discharge machines—Testing of the accuracy

标准号:GB/T 7926-2015

获取原文 如何获取原文?问客服 获取原文,即可享受本标准状态变更提醒服务!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7926-2015
发布时间:2015-12-10
实施时间:2016-07-01
首发日期:
出版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查看详情>
起草人:叶军、于志三、邱毓秀、王应、徐明、吕大为、高晔
出版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
标准分类: 特种加工机床
ICS分类:其他机床
提出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起草单位: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有限公司、苏州三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特种加工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61)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一次切割成形的数控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几何精度检验、数控轴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检验及加工检验,还规定了与上述检验相对应的允差值。本标准也规定了机床主要零部件的名称,并参照 GB/T19660—2005命名了坐标轴。本标准适用于一次切割成形的数控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包括十字工作台型单立柱机床和双立柱机床(以下简称:机床)。

标准摘要

本标准按照 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GB/T7926—2005《电火花线切割机(往复走丝型) 精度检验》。
本标准与 GB/T7926—200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的名称做了修改;
———在不降低技术要求的情况下,形式上不再采用国际标准;
———机床主要零部件术语的外文对照删除了2005版的法文和德文,仅保留了英文(见第3章,2005年版的第3章);
———图1、图2重新绘制,表1、表2做了调整(见第3章,2005年版的第3章);
———“说明”更改为“使用要求”,内容有所变化(见第4章,2005年版的第4章);
———增加了检验项目“Z 轴运动与a)X 轴运动;b)Y 轴运动之间垂直度的检查。”(见第 5 章中G4);
———2005年版的 G4拆分为 G5、G6和 G7三项(见第5章中 G5、G6和 G7,2005年版第5章中G4);
———2005年版的 G5更改为 G8(见第5章,2005年版第5章);
———删除了2005年版的 G6(见2005年版第5章);
———2005年版的 G7和 G8分别更改为 G9和 G10(见第5章,2005年版第5章);
———“贮丝筒轴线的径向跳动的检查”改为“贮丝筒轴向运动的全跳动 a)水平面内;b)垂直面内。”(见第5章中 G11,2005年版第5章中 G9);
———项目“正八棱柱加工工件尺寸偏差和表面粗糙度的检查 a)纵剖面上的尺寸偏差;b)横剖面上的尺寸偏差;c)表面粗糙度。”更改为“正八棱柱工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检查 a)纵、横剖面的名义尺寸极限偏差;b)纵、横剖面的尺寸差;c)表面粗糙度。”,技术要求做了修改(见第7章中 M1,2005年版第7章中 M1);
———项目“正八棱台加工工件大端尺寸偏差和锥度偏差的检查 a)大端尺寸偏差;b)锥度偏差。”更改为“正八棱台工件大端尺寸差和锥度偏差的检查 a)大端尺寸差;b)锥度偏差。”,技术要求做了修改(见第7章中 M2,2005年版第7章中 M2);
———删除了附录 A 和附录 B(见2005年版附录 A 和附录 B)。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特种加工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6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有限公司、苏州三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军、于志三、邱毓秀、王应、徐明、吕大为、高晔。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7926—1987、GB/T7926—2005。

替代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引用标准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本标准相关公告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采标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