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绝缘软管 第4部分:丙烯酸酯玻璃纤维软管

Flexible insulating sleeing—Part 4:Glass textile sleeving with acrylic based coating
标准号:GB/T 7113.4-2011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7113.4-2011
发布时间:2011-12-30
实施时间:2012-05-01
首发日期:2011-12-30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马林泉、张志刚、张胜祥、李卫、罗哲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电工绝缘材料及其制品
ICS分类:其他绝缘材料
提出单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起草单位:常熟江南玻璃纤维有限公司、杭州萧山绝缘材料厂、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
归口单位:全国绝缘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1)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全国绝缘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1)
标准简介
GB/T7113的本部分规定了三种具有丙烯酸酯连续涂层且以击穿电压的不同来区分的(GB/T7113.4-403型:高击穿电压;GB/T7113.4-404型:中等击穿电压;GB/T7113.4-405型:低击穿电压)编织或针织E型玻璃纤维软管的要求。实践证明,该软管适合于155℃及以下使用。该类软管的内径通常在0.30mm 至25.00mm 之间,其壁厚在0.15mm 至1.20mm 之间,并具有下列颜色:黑色、白色、红色、黄色、蓝色、棕色、绿色、绿/黄色及本色。除了本部分所列出的尺寸或颜色,其他的尺寸或颜色可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这些产品,如果除尺寸之外其他性能都符合表2、表4所列出的要求,则应视为符合本部分。凡符合本部分要求的材料,均已达到既定的性能水平。然而,用户在针对某一特定用途选择材料时,宜依据该应用所必需的实际要求来选择,而不应仅仅依据本部分。
标准摘要
GB/T7113《绝缘软管》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1部分:定义和一般要求; ———第2部分:试验方法; ———第3部分:聚氯乙烯玻璃纤维软管; ———第4部分:丙烯酸酯玻璃纤维软管; ———第5部分:硅橡胶玻璃纤维软管; ———第6部分:聚氨酯(PUR)玻璃纤维软管; …… 本部分为GB/T7113的第4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EC60684-3-403:2002《绝缘软管 第3部分:各种型号软管规范 第403篇:丙烯酸酯玻璃纤维软管》。 考虑到我国国情,在采用IEC60684-3-403:2002时,本部分做了一些修改。有关技术性差异已编入正文中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在附录A 中给出了这些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为便于使用,对于IEC60684-3-403:2002本部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 删除了IEC60684-3-403:2002的目次、前言和引言; b) 将“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中列出的注日期的、但正文中引用时又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一律加注日期; c) 将表1、表3中的标称内径数值用“0”补齐为小数点后两位数,以便与内径公差数值小数点后的位数相同,同时补充了表3的一个脚注以注明大管径软管弯曲试验使用6mm 直径芯棒时所用的试样; d) 将表2、表4中的“最大或最小”及“要求”这两列合并,并在相应处用符号“≤”或“≥”表示; e) 将表3与表4之间的有关击穿电压测试的悬置段放入表4中; f) 将“±3K”改为“±3℃”; g)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A 以指导使用。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绝缘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1)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常熟江南玻璃纤维有限公司、杭州萧山绝缘材料厂、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马林泉、张志刚、张胜祥、李卫、罗哲。 |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