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寰标网! 客服QQ:772084082 加入会员

钢铁 酸溶硅和全硅含量的测定 还原型硅钼酸盐分光光度法 现行

Steel and iron - Determination of acid-soluble silicon and total silicon content - Reduced molybdosilicat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标准号:GB/T 223.5-2008

获取原文 如何获取原文?问客服 获取原文,即可享受本标准状态变更提醒服务!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223.5-2008
发布时间:2008-08-19
实施时间:2009-04-01
首发日期:1963-12-31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张东生、宁伟光、曹宏燕、柯瑞华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钢铁与铁合金分析方法
ICS分类:黑色金属综合
提出单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起草单位:首钢总公司技术中心、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钢铁研究总院
归口单位: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主管部门: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标准简介

GB/T 223的本部分修改采用ISO 4829-1:《钢和铸铁 全硅含量测定 还原型硅钼酸盐分光光度法 第1部分:硅含量0.05%~1.0%》和ISO 4829-2:1988《钢铁 全硅含量测定 还原型硅钼酸盐分光光度法 第2部:0.01%~0.05%》整合成一个标准。GB/T 223的本部分规定了用还原型硅钼酸盐分光光度法测定钢铁中酸溶硅和全硅含量。本部分适用于钢钢铁中质量分数为0.010%~1.00%的硅含量测定。本标准代替GB/T 223.5-1997相比较,主要做了以下修改:——扩大了适用范围;——增加了全硅含量的测定方法;——显色时用抗坏血酸作还原剂,原标准采用硫酸亚铁铵作还原剂。

标准摘要

GB/T223的本部分修改采用ISO4829-1:1986《钢和铸铁 全硅含量测定 还原型硅钼酸盐分光光度法 第1部分:硅含量0.05%~1.0%》和ISO48292:1988《钢铁 全硅含量测定 还原型硅钼酸盐分光光度法 第2部分:硅含量0.01%~0.05%》,并整合成一个标准。
本部分的原理、溶解酸、显色体系、测量方式等与ISO4829-1:1986和ISO4829-2:1988一致。在不影响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前提下,主要做了以下修改:
---原试料处理后,试液稀释于1000mL 容量瓶中定容,改为在100mL 容量瓶中定容,相应减少溶解酸量和分取显色溶液量。
---原试料量一律为0.50g,改为分别称取0.40g、0.20g或0.10g。
---原残渣在锆坩埚中用过氧化钠于600 ℃ 熔融,改为在铂坩埚中用碳酸钠硼酸混合熔剂于950 ℃熔融。
---原纯铁硅含量分别小于5μg/g和2μg/g,改为纯铁硅含量小于0.002%(质量分数),并已知其准确含量。
---原绘制校准曲线时,称取多份纯铁,在混合酸分解后,分别加入不同量硅标准溶液,改为称取一份纯铁,加混合酸分解定容,分液后分别加入不同量硅标准溶液。试剂中硅标准溶液的浓度亦作相应变动。
---分析结果的计算式作了修改。
本部分代替GB/T223.5-1997《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还原型硅钼酸盐光度法测定酸溶硅含量》。
本部分与GB/T223.5-1997相比较,主要做了以下修改:
---扩大了适用范围;
---增加了全硅含量的测定方法;
---显色时用抗坏血酸作还原剂,原标准采用硫酸亚铁铵作还原剂。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都是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首钢总公司技术中心。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钢铁研究总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东生、宁伟光、曹宏燕、柯瑞华。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223.5(二)-1981、GB/T223.5-1988、GB/T223.5-1997。

替代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引用标准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本标准相关公告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采标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