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寰标网! 客服QQ:772084082 加入会员

用于Ⅰ类和电池供电车辆的可开闭保护接地移动式剩余电流装置(SPE-PRCD) 现行

Switched protective earth portable residual current devices for class Ⅰ and battery powered vehicle applications

标准号:GB 29303-2012

获取原文 如何获取原文?问客服 获取原文,即可享受本标准状态变更提醒服务!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 29303-2012
发布时间:2012-12-31
实施时间:2013-12-01
首发日期: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邹建华、江伟、岳国兰、钱加灿、李丽芳、朱金花、熊焘、叶祥发、易颖、张勇、王金根、贺贵兵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低压配电电器
ICS分类:熔断器和其他过载保护装置
提出单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起草单位:上海电科电器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市开普电器有限公司、北京ABB低压电器有限公司、苏州益而益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等
归口单位:全国低压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全国低压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89)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SPE-PRCD的分类、特性、标志和产品资料、使用和安装的标准工作条件、结构和操作的要求试验。本标准适用于与具有Ⅰ类绝缘和电池充电装置的电动车辆一起使用的移动式装置(以下称为“SPE-PRCD”),该移动式装置具有一个可开闭保护接地(SPE)。SPE-PRCD由一个插头、一个剩余电流装置(RCD)和一个移动式插座组成。本标准适用于能同时执行检测剩余电流,把该剩余电流值与剩余动作电流值相比较以及当剩余电流超过该值时,断开被保护电路等功能的移动式装置。除了RCD的功能外,SPE-PRCD还能检测引起PE带电危险的电源误接线和/或电源故障(如电源PE线断线或N 线断线)。这些SPE-PRCD仅预期使用在TN 和TT系统。如果用于IT系统或其他未接地系统(如隔离绕组发电机或隔离变压器),则SPE-PRCD不能运行。由于PE线实际上为断开的电源导线,所以SPE-PRCD在IT系统中不能工作和闭合触头。注1:对于由于电源系统,SPE-PRCD不能运行的场合,可以使用符合GB20044的PRCD。不要求SPE-PRCD具有过电流保护功能。SPE-PRCD预期用在单相或两相电路中,额定电流/额定电压不超过交流16A/250V;或额定电流/额定电压不超过交流32A/130V(对地)。SPE-PRCD的额定剩余动作电流不超过30mA,用来对其下端电路的直接接触电击危险提供附加保护。除了固定装置提供的保护以外,该保护是对固定装置提供保护的补充。SPE-PRCD不能检测人与相线和中性线之间的直接接触,且不能替代电气装置的安全要求。插头和插座应符合有关的标准。如果需要时,对有关的插头和插座系统,允许使用内置熔断器。SPE-PRCD不能用来作为固定电气装置的一部分使用,或固定地连接在设备上。它们应通过插头连接,其输出端应为移动式插座。如果SPE-PRCD的型式使用不正确(如用LLSE替代LNSE),SPE-PRCD应继续提供保护功能。包含电池的SPE-PRCD没有包括在本标准的范围内。在更严酷环境条件下使用的SPE-PRCD可能需要补充技术要求。注2:SPE-PRCD的要求与GB16916.1和GB20044的一般要求一致。SPE-PRCD主要由非专业人员操作并且设计成不需要维修。注3:SPE-PRCD的RCD部分不用来提供隔离功能,其隔离功能可由插头提供。

标准摘要

本标准中第8、9章为强制性,其余为推荐性。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修改采用IEC62335:2008《用于Ⅰ类和电池供电车辆的可开闭保护接地移动式剩余电流装置》(英文版)。
本标准与IEC62335:2008的主要差异如下:插头插座部分的技术要求和尺寸参数符合GB2099.1—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 第1部分:通用要求》和GB1002—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单相插头插座 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的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低压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9)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电科电器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市开普电器有限公司、北京ABB低压电器有限公司、苏州益而益电器制造有限公司、余姚市嘉荣电子电器有限公司、环宇集团有限公司、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西门子线路保护系统有限公司、通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器设备检测所、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贵州长征开关制造有限公司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金琰、周积刚。
本标准参与起草人:邹建华、江伟、岳国兰、钱加灿、李丽芳、朱金花、熊焘、叶祥发、易颖、张勇、王金根、贺贵兵。

标准目录

前言 Ⅶ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3.1 关于插头和插座的定义 2
3.2 关于剩余电流装置的定义 4
3.3 关于试验的定义 10
4 分类 10
4.1 按供电方式分类 10
4.2 按动作方式分类 10
4.3 按结构分类 10
4.4 根据周围空气温度分类 10
4.5 按连接电缆的方式 10
5 SPE-PRCD的特性 10
5.1 概述 10
5.2 额定量和其他特性 11
5.3 标准值和优先值 12
5.4 与短路保护电器(SCPD)的协调配合 13
6 标志和其他产品资料 13
7 安装和运行的标准条件 15
7.1 标准条件 15
7.2 安装条件 16
8 结构和操作要求 16
8.1 机械设计 16
8.2 电击保护 25
8.3 介电性能 26
8.4 温升 26
8.5 动作特性 26
8.6 机械电气耐久性 26
8.7 短路电流性能 27
8.8 耐机械振动和机械撞击性能 27
8.9 耐热性 27
8.10 耐异常发热和着火 27
8.11 试验装置 27
8.12 动作电压的限值 27
8.13 在冲击电压产生的对地浪涌电流作用下,SPE-PRCD防止误脱扣的能力 28

GB29303-2012
8.14 接地故障电流含有直流分量时,SPE-PRCD的工作状况 28
8.15 可靠性 28
8.16 耐电痕化 28
8.17 电磁兼容性(EMC) 28
8.18 SPE-PRCD在低周围空气温度下的特性 28
9 试验 28
9.1 概述 28
9.2 试验条件 30
9.3 标志的耐久性试验 30
9.4 螺钉、载流部件和连接的可靠性试验 30
9.5 连接外部导体的端子的可靠性试验 31
9.6 验证电击保护 32
9.7 介电性能试验 33
9.8 温升和接地回路试验 34
9.9 验证动作特性 35
9.10 验证机械和电气耐久性 40
9.11 验证SPE-PRCD在过电流条件下的工作状况(包括接地回路) 42
9.12 验证耐机械振动和机械撞击性能 46
9.13 耐热试验 48
9.14 绝缘材料耐异常发热和耐燃试验 48
9.15 验证自由脱扣机构 50
9.16 验证试验装置 50
9.17 验证SPE-PRCD在电源电压故障时的工作状况 50
9.18 验证过电流情况下的不动作电流极限值 51
9.19 验证SPE-PRCD在冲击电压产生的对地浪涌电流下,防止误脱扣的能力 51
9.20 验证绝缘耐冲击电压的性能 52
9.21 验证剩余电流包含有直流分量时的正确动作 52
9.22 验证可靠性 53
9.23 验证电子元器件老化性能 55
9.24 耐电痕化 56
9.25 装有绝缘护套的插销的附加试验 56
9.26 插头和移动式插座的非实心插销的机械强度试验 56
9.27 验证应力对导线的影响 56
9.28 验证插入式SPE-PRCD对固定安装插座施加的力矩 56
9.29 电缆固定装置的试验 56
9.30 不可拆线SPE-PRCD的弯曲试验 57
9.31 验证电磁兼容性(EMC) 58
9.32 当触头处于闭合位置时,验证连接在带电导体(相线与中性线)和/或带电导体和接地电路之
间的电子电路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替代试验 58
9.33 当触头在闭合位置时,连接在带电导体(相线与中性线)和/或带电导体和接地电路之间的电
子电路中使用的电容器,特定的电阻器和电感器的技术要求 60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验证符合本标准的试验程序和提交的试品数量 89
__A.1 一致性验证 89
A.2 试验程序 89
A.3 提交全部试验程序的试品数量 90
A.4 基本设计结构相同的一个系列SPE-PRCD同时提交试验时,简化试验程序的试品数量 91
附录B(规范性附录) 常规试验 93
B.1 概要 93
B.2 脱扣试验 93
B.3 电气强度试验 93
B.4 试验装置的性能 93
B.5 线丝脱离试验 93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确定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94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验证SPE-PRCD符合电磁兼容(EMC)技术要求的试验、补充试验程序和试
品数量一览表 96
D.1 概要 96
D.2 已包括在产品标准中的EMC试验 96
D.3 GB18499所要求的补充试验 96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可开闭保护接地线(SPE)的应用 98
E.1 SPE功能和应用的说明 98
E.2 LLSE型和LNSE型电源误接线的例子 99
E.3 TN 和TT装置电源系统举例 102
参考文献 103
图1 验证动作特性(见9.9.2)、自由脱扣机构(见9.15)和降低的电源电压(见9.17.1.1)的试验
电路 61
图2 验证正确动作特性(见9.9.5.1.5)的试验电路 62
图3 验证危险PE带电时正确动作(见表14) 63
图4 验证PE的温升 64
图5 验证LNSE型中性线断开和LLSE 型相线断开 65
图6 验证PE断开 66
图7 验证正常工作条件下PE中的持续电流 67
图8 验证接通和分断能力以及与SCPD的短路配合试验电路(见9.11.2) 68
图9 标准试指 70
图10 检验不能通过保护门触及带电部件以及不可触及加强保护插座带电部件的量规 71
图11 验证在剩余脉动直流电流时正确动作的试验电路 72
图12 验证SPE-PRCD在剩余脉动直流电流叠加平滑直流电流时正确动作的试验电路 74
图13 分断能力和正常操作试验装置示例(见9.10.1) 76
图14 分断能力和正常操作试验的电路图(见9.10.1和9.11.3) 77
图15 正常操作试验后,检查不能通过保护门触及插座带电部件的量规 77
图16 滚筒 78
图17 压缩试验装置 78
图18 插头插销绝缘套上磨损试验用的装置 79
图19 球压试验装置 79
图20 插头插销绝缘套耐非正常热试验装置 80
图21 电痕化试验电极布置和尺寸 80
图22 电缆保持力试验装置 81
图23 弯曲试验装置 82
图24 带电缆的SPE-PRCD机械强度的试验装置(见9.12.4) 82
图25 验证SPE-PRCD能承受的I2t 和Ip 最小值的试验装置[见9.11.2.1a)] 83
图26 可靠性试验稳定阶段(见9.22.1.3) 84
图27 可靠性试验周期(见9.22.1.3) 85
图28 验证电子元件老化试验电路示例(见9.23) 85
图29 0.5μs/100kHz振铃波形电流 86
图30 验证防止误脱扣试验电路示例 86
图31 最小爬电距离及电气间隙与电压峰值之间的关系[见9.32.2a)] 87
图32 最小爬电距离及电气间隙与工作电压峰值之间的关系[见9.32.2a)] 88
图33 低温试验的试验周期 88
图C.1 爬电距离应用图示说明(一) 94
图C.2 爬电距离应用图示说明(二) 95
图E.1 LLSE型不正确电源接线举例 100
图E.2 LNSE型不正确电源接线举例 101
图E.3 TN 和TT装置电源系统举例(见3.2.3.16和3.2.3.17) 102
表1 额定电流的标准值及相应的额定电压优先值 12
表2 交流剩余电流分断时间的标准值 13
表3 使用的标准工作条件 15
表4 适用于SPE-PRCD不可拆线插头的软电缆的最小截面积 19
表5 最小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额定电压250V) 21
表6 最小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额定电压150V) 22
表7 螺纹型端子可连接的铜导线截面积 24
表8 SPE-PRCD各部件的防护等级 26
表9 温升值 26
表10 型式试验表 28
表11 试验导线的截面积 30
表12 螺纹直径和施加力矩 31
表13 导线的组成 32
表14 电源故障和危险的PE带电连接试验(参照正确的电源连接) 37
表15 验证SPE-PRCD在过电流条件下工作状况的试验 42
表16 耐机械振动和机械撞击试验表 46
表17 9.12.2的试验时施加到扳手上的力矩 47
表18 SPE-PRCD在脉动直流剩余电流时的脱扣电流范围 53
表19 适用于可拆线SPE-PRCD的保持力试验的电缆结构 57
表20 在异常条件下允许的最高温度 59
表A.1 试验程序 89
表A.2 全部试验程序的试品数量 90
表A.3 试品数量的减少 91
表D.1 已包括在产品标准中的EMC试验 96
表D.2 GB18499-2008所要求的补充试验 97

替代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引用标准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本标准相关公告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采标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