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cloud point of petroleum products
标准号:GB/T 6986-2014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6986-2014
发布时间:2014-02-19
实施时间:2014-06-01
首发日期: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党晨霞、王雪梅、潘小霞、黄红霞、高云、李玲、梁玉权、崔海鸥。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石油产品综合
ICS分类:石油产品综合
提出单位: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0)
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80/SC 1)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80/SC 1)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产品、生物柴油和生物柴油调合燃料浊点的手动和自动两种测定方法,手动法为仲裁方法。本标准仅适用于测定在40mm 层厚时透明、且浊点低于49℃的石油产品、生物柴油和生物柴油调合燃料的浊点。注:本标准所测定试样的色度为≤3.5(按GB/T6540测定),本标准也可用于色度>3.5试样的浊点测定,但本标准的精密度不适用。
标准摘要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6986—1986《石油浊点测定法》,与GB/T6986—1986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名称修改为《石油产品浊点测定法》; ———扩宽了适用范围,增加了生物柴油和生物柴油调合燃料(见第1章); ———增加了试样色度的要求,即试样色度为不大于3.5,对于色度大于3.5的试样,本标准也可以测 定,但精密度不适合(见第1章); ———增加了自动方法(见第1章、第8章、9.2、第10章); ———增加了手动方法为仲裁方法的说明(见第1章);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方法应用”(见第5章)和 “报告”(见第11章); ———增加了测试过程环境条件要求为湿度不大于75%的说明(见6.3); ———增加了符合GB/T514要求的GB-36、GB-37和GB-38的温度计(见7.1.1); ———试管内径和试管刻线处容积的要求不同; ———对套管的描述不同; ———增加了硫酸钠脱水剂的处理过程(见7.2.1)和滤纸的要求及处理步骤(见7.2.2); ———冷浴温度控制略有差异; ———试样在冷浴中转移温度有所变化; ———精密度有所变化。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ASTM D2500-11《石油产品浊点的标准试验法》。本标准与ASTM D2500-11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增加了自动方法,自动方法内容依据ASTMD5771-12《石油产品浊点测定法(光学检测分级冷 却法)》(见第1章、第8章、9.2和第10章);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将引用标准修改为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见第2章); ———增加了相应术语和定义(见3.3、3.5和3.6); ———增加了测试过程环境条件要求为湿度不大于75%的说明(见6.3); ———增加了符合我国GB/T514要求的GB-36、GB-37和GB-38的温度计(见7.1.1); ———增加了试管刻线处的容积要求(见7.1.2); ———增加了试剂和材料、清洗溶剂的规格要求(见7.2、8.2); ———增加了硫酸钠脱水剂的处理过程(见7.2.1)和滤纸要求及处理步骤(见7.2.2)。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0)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0/SC1)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润滑油茂名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兰州润滑油研发中心、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润滑油上海分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茂名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润滑油北京研发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党晨霞、王雪梅、潘小霞、黄红霞、高云、李玲、梁玉权、崔海鸥。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6986—1986。 |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