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menclature and location of auricular points
标准号:GB/T 13734-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13734-2008
发布时间:2008-04-23
实施时间:2008-07-01
首发日期:1992-10-16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周立群、赵百孝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医药综合
ICS分类:医学科学和保健装置综合
提出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起草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等
归口单位:中国针灸学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人体耳穴的名称和耳穴的标准定位。本标准适用于耳穴名称和定位。
标准摘要
本标准代替GB/T13734-1992《耳穴名称与部位》,与GB/T13734-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标准名称《耳穴名称与部位》为《耳穴名称与定位》; ---将GB/T13734-1992中图例调整为图示(本标准的附录A;GB/T13734-1992的附录A); ---增加耳穴名称与定位的命名原则、定位原则(本标准的附录B); ---将GB/T13734-1992中耳郭基本标志线的划定,耳郭标志点、线的设定,耳郭分区说明调整为规范性附录C(本标准的附录C;GB/T13734-1992的第4章、第5章、第6章); ---增加4.1.6耳尖前,4.1.8耳尖后; ---调整GB/T13734-1992术语和定义中以下术语的描述: 1) 后方(本标准的2.1.4;GB/T13734-1992的2.4); 2) 下方(本标准的2.1.6;GB/T13734-1992的2.6); 3) 耳轮(本标准的2.2.1.2.1;GB/T13734-1992的3.1.2a); 4) 耳轮脚棘(本标准的2.2.1.2.3;GB/T13734-1992的3.1.2c); 5) 耳轮结节(本标准的2.2.1.2.5;GB/T13734-1992的3.1.2e); 6) 对屏尖(本标准的2.2.1.8.2;GB/T13734-1992的3.1.8b); ---调整GB/T13734-1992标准耳穴名称与部位中以下定位的描述: 1) 交感(本标准的4.3.7;GB/T13734-1992的7.3.7); 2) 内分泌(本标准的4.7.21;GB/T13734-1992的7.7.21); 3) 上耳根(本标准的4.10.1;GB/T13734-1992的7.10.1); 4) 下耳根(本标准的4.10.3;GB/T13734-1992的7.10.3); ---修改GB/T13734-1992图12的耳背穴位编码R2、R3 与所代表穴位的位置对应关系(本标准附录A 的图A.12;GB/T13734-1992的图12); ---增加GB/T13734-1992图14、图15的扁桃体穴区中的分区线,使穴区与分区对应更明确(本标准附录A 的图A.14,图A.15;GB/T13734-1992的图14、图15); ---增加有关耳穴名称和定位沿革的文献资料(本标准附录D)及参考文献(本标准的参考文献)。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D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针灸学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针灸学会耳穴诊治专业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立群、赵百孝。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刘姗姗、刘清国、王小红。 本标准于1992年10月首次发布。 |
标准目录
前言Ⅰ 1 范围1 2 术语和定义1 2.1 耳郭方位术语1 2.2 耳郭表面解剖名称及有关术语1 3 耳穴名称与定位的说明5 4 耳穴名称与定位5 4.1 耳轮穴位5 4.2 耳舟穴位6 4.3 对耳轮穴位6 4.4 三角窝穴位7 4.5 耳屏穴位7 4.6 对耳屏穴位7 4.7 耳甲穴位8 4.8 耳垂穴位9 4.9 耳背穴位9 4.10 耳根穴位9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图示10 附录B(规范性附录) 耳穴名称与定位命名原则及定位原则27 附录C(规范性附录) 耳郭基本标志点、线的划定及耳郭分区说明28 附录D(资料性附录) 耳穴名称与定位文献考30 参考文献59 耳穴中文名称索引61 |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