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寰标网! 客服QQ:772084082 加入会员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 储罐中液位和温度自动测量法 第1部分:常压罐中的液位测量 现行

Petroleum and liquid petroleum products—Measurement of level andtemperature in storage tanks by automatic methods—Part 1:Measurement of level in atmospheric tanks

标准号:GB/T 21451.1-2015

获取原文 如何获取原文?问客服 获取原文,即可享受本标准状态变更提醒服务!
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21451.1-2015
发布时间:2015-10-09
实施时间:2016-03-01
首发日期:
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查看详情>
起草人:魏进祥、董海风、黄岑越、孙岩、曾凡明、陈洪。
出版机构: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分类: 油、气集输设备
ICS分类:容积测量和容积设备
提出单位: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0)
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北京瑞赛长城航空测控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石油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石油分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0)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0)

标准简介

GB/T21451本部分给出了在常压罐内储存的、雷德蒸气压小于100kPa的石油和石油产品液位测量用的浸入和非浸入式自动液位计的准确度、安装、调试、校准和检验指南。本部分适用于库存管理和贸易交接罐的液位测量。本部分不适用于安装自动液位计(ALG)的冷冻储罐的液位测量。

标准摘要

GB/T21451《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 储罐中液位和温度自动测量法》分为六个部分:
———第1部分:常压罐中的液位测量;
———第2部分:油船舱中的液位测量;
———第3部分:带压罐中的液位测量;
———第4部分:常压罐中的温度测量;
———第5部分:油船舱中的温度测量;
———第6部分:带压罐中的温度测量。
本部分为GB/T21451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4266-1:2002《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 储罐中液位和温度自动测量法 第1部分:常压罐中的液位测量》。
本部分与ISO4266-1:2002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在范围第1段和第2段之间增加一段:“本部分适用于库存管理和贸易交接罐的液位测量。”,
强调用于库存管理和交接计量,与ISO4266其他部分相一致;
———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GB/T21451的本部分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调整的情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具体调整如下:
.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3236代替ISO4512:2000(见7.2.3);
. 增加引用GB/T13894(见4.3.7,7.2.2)。
———修改术语“3.5 量油尺”的英文表述和定义,以与GB/T13236—2011相一致,并将原定义部分内容作为注;
———修改术语“3.7 计量参照点”的定义,以与GB/T13236—2011相一致;
———修改术语“3.12 空高”的定义,以与GB/T13236—2011相一致;
———在6.4.1后增加“由此避免或减小由液体高度和温度变化造成的ALG 安装点的位移。”,以强化稳液管的重要作用;
———在6.4.4的前半句之后增加“同时处于背阴或阳光直射的一侧,”,避免不同温度膨胀引起的误差;
———修改图2中段的编写顺序,将图2中的段放在图注之前,以适应我国标准的编写要求;
———在6.5.7中增加“当罐内油品的流动性较差时,增加通槽或通孔的列数、宽度或直径,缩短相邻孔或槽的间隔,油品会更易于自由流入或流出稳液管,从而确保稳液管和罐内液位的一致性。”,避免或降低稳液管内外密度分层不同所造成的影响;
———增加6.5.9“当稳液管安装在紧靠手工计量管或计量口的位置时,测深基准板最好直接连接到稳液管上,确保ALG的安装位置相对测深基准板的高度保持基本不变。”,强化测深基准板和稳液管的一体化设计,满足设置和检验的基本要求;
———将7.2.2中的ISO4512修改为GB/T13894,所指内容应为液位测量方法,而不是液位测量设备的技术条件,目前尚无正式的国际标准;
———增加“7.2.5 液体静压的影响”,后面的章条号作相应改变,强调测深基准点、计量参照点和ALG安装点位移的影响及其解决办法;
———删除7.4.1中最后第一种检验比对后面的“或者”,两种比对实际都应进行,用“或者”并不合适;
———将7.4.3.2中的f)修改为g),以符合标准所要表达的意思;
———将8.4的第一段第一句“对贸易交接用的ALG,应将7.4.3.3中的试验差作为后期检验允差使用。”修改为“对贸易交接用的ALG,应将7.4.3.3中的检验允差作为后期检验允差使用。”,以符合实际情况。
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在3.4增加注;
———为3.11增加注;
———在5.2中增加注2;
———删除5.3中的注2,注3变为注2,将注2内容并入注1,对注1内容重新编写;
———在5.3中增加新注3;
———在5.4.2中增加注;
———在6.4.4中增加注;
———在7.2.3中增加注;
———在7.3.1、7.3.2、7.4.3.1和7.4.3.2中分别增加注2;
———在7.4.3.3中增加注;
———将参考文献ISO4268:2000用我国标准GB/T8927—2008代替;
———将参考文献ISO7507(所有部分)用我国标准GB/T13235(所有部分)代替;
———增加GB/T25964—2010作为参考文献。
本部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0)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北京瑞赛长城航空测控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石油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石油分公司参加起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魏进祥、董海风、黄岑越、孙岩、曾凡明、陈洪。

标准目录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措施 2
5 准确度 3
6 ALG 的安装 4
7 现场的初始设置和初始检验 10
8 ALG的后期检验 15
9 数据通讯与接收 15
参考文献 17

替代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引用标准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本标准相关公告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采标情况

会员注册/登录后查看详情

推荐检测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认证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

推荐培训机构
申请入驻

暂未检测到相关机构,邀您申请入驻~